|
发表于 2018-8-15 01: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论语》带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D6 N* |/ T* D; e6 O
& t8 ?, M/ r4 s X
读懂《论语》会做人,这话的确有它的内涵所在。就如编者所说的:做人的道理,《论语》悟得最透彻,做人的智慧,《论语》讲得最高明。
; ]0 t- O0 i* ?
5 Y8 N. w$ e5 A% I& y( g( w 此书的内容提要:《论语》是一部哲学经典也是一本教人“做人”的范本。孔子的“温良恭俭让”、“慎言敏行”、“贫而无谗,富而无骄”的教诲,对我们今天做人、做事仍有积极地指导意义。 ) {2 M0 u5 [: u$ b& F
% {* u+ f3 q. h$ s 本书正是以做人为主线。
4 v1 C) ]- u1 J/ M" ~+ @. G' C X
《论语》一书共分八章来阐释,第一章 采取什么样的做人态度;第二章 坚持哪些做人的原则;第三章 运用什么样的做人策略; 第四章 需要哪些做人的智慧;第五章 追求什么样的做人境界; 第六章 领导者恪守的做人成事之道;第七章 做君子不做小人;第八章 在自省与自修中提高做人的修养。! O6 [" x0 v8 F6 F
+ D0 M2 f/ Y, {
论语带给我们的启示. o4 ?$ ? z% x: X, ^
论语带给我们的启示+ i+ {0 q- n" a8 Y! e
* X% @7 _$ s3 C
《论语》中的每一小节,都让我受益匪浅…… # [' g, I: I; r7 f* \* \
2 K" [, t8 x) ^& L# j) j8 g 特别是第一章第13小节,“好学求道,不耻下问”……孔子是个大学问家,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否则,怎么会有所谓七十二贤徒从学与他呢?尤其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常处于动荡之中,孔子出生低微,求学的路并不宽广,但他靠着坚持不懈的努力走出一条学问之路,实在难能可贵。
9 q2 r5 @ B- X+ o [2 q5 }2 R6 C Q+ F; o& r1 q3 j* X- ~8 c% K
重视学习是一件好事,但我们现在谈到学习,人们往往狭隘地理解为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甚至就是为了考试出成绩。读了《论语》让我们更一步了解到孔子的学习范围很广,更敬佩他的才华,孔子本人就精通“六艺”,即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驭马车)、书(文学)、数(算法)你看,孔子绝对算得上一个多面手,可谓入可文、出可武。这种学习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g0 g/ F8 ]; n. |) ?) R
- U9 D2 }" i# l" x7 J6 h& J 孔子对于求学的态度可概括为三个层次:、
0 ^5 W9 a/ L- t+ D2 X7 [7 k0 R! b; z& D
第一个层次是要好学,也就是说要有主动学习、追求学问的意识。
' q& r/ S2 k) a4 d
2 T# h1 `. u4 q. L; R4 }$ f' R0 e; a+ G 第二个层次是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在《论语 为政》中,孔子这样教育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T# n+ U. b2 _; ?! v8 k6 e& T6 f, ^
生活中,不怕一知半解,不怕一无所有,怕只怕不懂却要装懂。事实上,不懂装懂本身就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它比无知还可怕。 # I) g4 J4 v. @3 @
! w3 `; s( {' L
第三个层次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不耻下问”这是一种宁要学问不要面子的学习态度。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问”字,它表明你是在一种仰视的心态看待学问,看待你所要学的知识,它需要你越过世俗的眼光,以渴望之心求索学问。
4 I1 [6 W5 d: l+ |- u: v: R8 u A
, B, ]9 P o, s I1 P/ f( m 读了孔子的三个层次学习,对我鞭策极大,我就是缺乏一种主动学习,读书往往走马观花,没有静下心、持之以恒把书读出味道。有时碰到问题,不好意思去问,结果对于一些问题仍是一知半解。
@& [- n! y8 l/ `. [
; h. |0 }, ^& y4 A. W" ? 我们不奢求学问人品能达到孔子的高度,但我们在人生求索的路上,你不能说你不要再学习,那么,就让我们按照孔子的话去做吧! 9 D/ a6 K# g$ v0 M/ ^1 C2 n
% A4 R O% L; y s, d. F2 Q4 A* C
第二章 坚持哪些做人的原则; 在第一小节,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说:(“做一个人,却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可以。)诚信,诚就是诚实,就是不欺人,信是信用,就是重承诺,守信用,不耍花招,敢于负责。作为一种传统美德,诚信不仅是个人道德修养底线,也是人就交往和各种社会事务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 F a% h3 I M- O6 J/ b( A4 @/ f. f
Q+ D* h3 ?: [8 Y 其实,无论哪朝哪代,痛恨失信、呼唤诚信的声音从来就没有断绝过,正因为如此,那些诚信的故事才会千古流传。那些以诚信为做人之本的人才世代受到景仰。
6 t- l2 X- X9 D& r" l ^8 ~' u
A; L4 S( E7 c) z6 G1 | 诚信,我们不从大的方面展开述说:只想借此从一位家长身边的小事谈起。有一位家长,常对孩子讲,只要你认真画画,妈妈一定带你去上海看世博会,女儿信以为真,很开心在画画……可是家长却对我说:我那里有空啊!大女儿马上要参加中考了,我只不过是用激将法罢了……听了这位家长的话,望着孩子的认真劲,我无语……
3 ^9 ?: x; K$ Z% p: f- P8 C1 ~: e2 }, w/ U6 A# @# R# T
孩子很天真,他总是把自己的父母视为最信赖、最崇拜的人,你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去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说什么话,也无济于事。最可怕的就是今天你欺骗孩子,就等于叫他说假话和骗别人。 2 b% H8 T6 j" l; m8 c* D
|1 t! {% S) f3 R
作为老师的我,马上和这位母亲聊起此事,劝她万万不可以这么做,因为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再说世博会确实值得一看,它对孩子知识的增长,视野的开阔有很大的帮助。 T9 b7 Q- h% I# ]- @
- N0 ^# g, b% ?3 |$ i 又过了一周这位孩子来学习时高兴对我说:我妈妈后天就要带我去看世博会了,票都买好了……看到孩子一脸的阳光,我打心眼里替她高兴。 : o0 C1 d* O- d6 M) z
( h g, k" W9 J# A) {0 D& m1 d4 y
第三章 运用什么样的做人策略;
/ G0 m0 ?3 n, `' s4 ?; Z2 X9 O' W6 i, A; a4 \. q. m3 ^0 S' e
在第一小节讲做人做事需要两个方面因素,一是智慧,二是精神。对于智慧人们求学、实践,孜孜以求,以智成事、做人靠智成为更多人的共识,但在孔子看来,相对而言智慧是可以学到的,二精神有时候却并不容易学到。 ' M9 D B3 k6 R m8 p, b
. V5 b8 Y* ^, \9 i3 F1 L% y1 r8 X" v 看了这段话,我深有体会,一个人光有智慧、没有精神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无论做什么事情,没有精神的支撑往往会半途而废……
" o/ d* r( \9 H- |% b
+ A; @9 }& X! v' H+ L' @9 A 第二小节孔子曰:意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实的人交友,同见识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同表明老实而心术不正的人交友,同善于谀奉承德人交友,同善于花言巧语而胸无实学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 M3 J3 v; O9 F' A( |5 a$ t7 m( J# d% X2 B6 g( n# `
人的一生不可无友,但交友不可不慎重选择。真正的朋友是在你有困难时可帮助你克服困难,在危急时会帮你渡过难关。
8 R. A2 r5 o9 S3 [ s. G8 _ y2 |/ C- ^& |: r
关于交友和与人相处,孔子还有一句名言:道不同步相为谋”。 + d! W5 T3 p& M# O
, `! W' W$ \+ u2 J: u9 v; L4 X
第四章 需要哪些做人的智慧; ) q& i* ~. b! M! r7 i
( P- `7 {" ?8 D
以第五小节讲自古以来的圣贤都认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宽以待人,则不但可以赢得尊敬和友谊,还能尽量不得罪人。 / P8 K& j- |5 k4 K. ?
! l2 L4 ~9 S3 v 在竞争的时代、在竞争的岗位上,免不了会因一些小事碰撞,你如果不容忍他人小的过失,针锋相对,不但伤了和气,对自己的工作也带来不利!之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告诉我们,要用一颗博大宽容之心,去包容他人的狭窄心胸,把刻责别人、攻人之恶的话语咽到肚子里,你将发现会受益匪浅。
+ \: I0 v3 k+ O3 B) p5 v' T
3 I% G- l5 j: b. o3 y 第五章 追求什么样的做人境界; + a( \7 g( H9 i- _2 J
4 m& g) M$ m8 n4 z6 ]/ j {
第四小节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说:朴实胜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个君子。”
9 G, D; `' _; }% [5 a
. ]) x+ b) Z/ P+ S “文质彬彬”是现在常用的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文静而有修养。很多人可能没有想到,这个成语也来自《论语》来自孔子的创造,而且是被孔子作为做人的一种境界提出来的。 * P: {! V: u) p
+ Z" u9 N5 q4 h6 |( d3 r# E+ N' K “质”在这里是指忠信孝悌等内在品质,是一个人最根本的东西。一个重质的人表现出“木、讷、刚、毅”的特点,有他品行敦厚、坚持原则的优点。 ; W4 ^* P2 S: R/ G: t
- H' v1 Q3 l* I( b" `* x, S “文”是指诗书礼乐等外在的文饰,它可以让人知识广博、情趣高雅。 & p' S& p* Y% }9 o+ w
; v! ^% Z9 y. ^! b6 O# P+ I 当然,孔子说“文质彬彬”是专对君子而言,因为一个本事再强,品德再高尚的人,如果言行粗野,不懂礼貌,也算不上君子,也无法达到做人的更高境界。
2 ^8 Y% L/ _4 e9 R
7 T H( W. l/ b. r) K 第六小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显然是把“乐之者”作为了做人的最高境界。
% {8 ^+ g9 p% V. n; [! |5 @9 l1 J( ?. ^6 P% L: b4 r8 G+ M0 }
只有乐于做事的人才会成功,“乐之者”才会给你精神上带来愉悦。 [- }' S3 g, `) R" B
# F: J/ p5 n: Q8 x+ n( i
这小节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发,我有时在教学工作中常常会感到没意思、教孩子太辛苦了……最近我却发现自己把教书当做一件快乐的事,因为我在教学中,对学生注入更多的爱心,把“乐之者”带进课堂,以情感化学生,用知识去引导学生,赢得学生的喜爱…… 8 W; p2 U# h4 N1 o: z
' {7 |) O9 o' M+ O, }. j8 m
第六章 领导者恪守的做人成事之道; 6 }2 _( q- m) B
1 H2 o: J/ g7 h. B" m$ j, j; w
第六小节子曰:“君子不器。”(孔子说“君子不要像器皿那样,只能在固定的某一方面发挥作用。”) 0 L6 ?' s6 U& W1 Q0 E1 M7 r. z0 v
/ X9 t: Q- {2 Y S
在当今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在同一位置静止不动,而当某种“动荡”把人从一个熟悉的环境中抛到另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时,许多人就会不知所措。其原因就在于复杂的现实中,单凭一只脚走路是不牢靠的,人必须学会多种生存本领,做一个能文能武德通才,不仅“专业”要精通,其他的“行业”也要能懂能做。 ( w+ W/ d* C# L3 Z$ ^ Z: s O8 S
G# L% G7 m6 n* s 长久以来,人们提起诸葛亮,往往都把他看成“神人”。诸葛亮何以如此多才多能?在《诫子书》里他写道:“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见这是他长期专心致志、刻苦读书并多方面学习的结果。
# [: ~, L# M/ h6 |" W% p) T2 s) Z7 i+ a- B! v9 `( {9 d
可见,诸葛亮的“通才”不是仅仅限于书本,也不局限于某一专业和领域,而是百事皆学皆通,这给我们的现代教育带来很好的借鉴,这就是教师不要以“应试教育”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要多多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向大自然索取知识,才能使自己学到登山涉海的本领。 7 r/ Z4 A" I( B Y* M
+ S7 ~0 D8 x/ h1 p 第七章 做君子不做小人;
$ D! b% r$ `! \2 N! ~# P: v+ W& b
第二小节中,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热之恶。小人反是。(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和这相反。) 9 ~% L: X2 w, O8 p+ Q% Q2 X
- a# B- F0 w+ M
什么样的人是小人?什么样的人可称得上君子?谁的脸上也没有贴上标签,似乎让你难以判断。实际上,君子与小人行为方式的对比有时极为鲜明。比如,有的人为利人不惜损己,有人则是“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有的人对于:成人之美”的事不亦乐乎,有的人则对“成人之恶”的事趋之若骛……
! j: w! m) z( {' U9 m+ k6 i" X0 \5 }2 U
人不能为了竞争而竞争,有些竞争是必须的,有的竞争是可以放弃的,该放手时就放手,今天你成他人之美,明天他人就会成你之美,世界时一个和谐的世界,成人之美是这个和谐世界的最美乐章。
& E9 r. e2 c' f' K3 \) P1 ^9 I: H* u' @. m8 ?7 b9 Z; f
第六小节,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1 _/ _8 ?7 X- |/ }' `6 U6 ~4 a/ E3 h% p2 t, n/ a9 Q
俗话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古今中外的所谓“君子”,之所以能够品行正、修养好、境界高,原因在于他们用有一个坦荡的胸怀,因此,才能拥有一个宽广坦荡的人生。 . y: e ]: z X# q! O
! z% d- i% }9 }7 Z3 K8 {) `2 j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坦荡荡”孔子给出的答案是“不忧不惧”、内省不疚”(《论语 颜渊》)相反,“常戚戚”的小人则不得不为自己的所做所为担惊受怕,忧虑不已。 - Y+ ^9 y' y; {
2 P$ e& I6 I7 w! x% O+ ? L0 ~ 这一小节,让我们领悟了做人的真谛,现在社会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在背地里做对不起别人的事情,昧着良心说瞎话,干损人利己的损事。到头来还说人家弄他 ……这种人是最可恶不过,简直就是小人一个。 , m! r& O7 ?# O$ I
6 A" p/ D0 A; H ^
第八章 在自省与自修中提高做人的修养。 6 e8 Y, Z8 h0 A. s: ]) x9 \" Q& \
( M/ r, _. f9 I. G b 第四小节中: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 U3 |( g2 S5 Z8 i6 [- N6 |
# V* M1 d: G% U- q4 P# U& I3 x! C 在道德修养的过程中,如果说“一日三省”是向内心、向自我求助的话,“见贤思齐”就是向外求助,为自己找一个学习和提高的参照物。 ' J& Z& E' g( Y0 Y( e+ u/ o
. M" f/ Z' u- r6 b* g, P
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看见别人的优点,我们主动去学习,看到别人又不好的地方,我们就去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有我们就去改掉。这才是正确的、利人利己的做法。 0 f- @7 w$ b+ A4 U& T; u
3 y' q3 K |% v' [; u( Z3 \
有句老话说的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这样才可以进步,而怎么学习又该向谁学习呢?
+ w' b3 Y& ?- o
# t8 Y( D$ ^1 r. W) E7 g X 这时就需要自己用心去发现了,看看自己身边的人,是不是有很多有才能、有道德的人,他们的身上是不是有很多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如果是,那么我们就应该去学习,这样自己的才能与道德就会得到提升。 - }3 M, p8 E' |& `; K
$ {0 G! f5 ?' w7 |% }
第七小节,他以欣赏艺术 陶冶情操——做个善于发现美、享受美的人作为本书的最后一节,耐人寻味……
2 U& \' g; @: q3 \% \" _) b2 q: E) f: u1 u5 `" m
人的一生,要为生存和各种无穷无尽的事情奔波劳碌。这种事情难免让人感到疲倦、单调和枯燥。其实这个世界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让自己仅仅在一条路上奔走,自然地山水,人间的艺术,都能够让人的灵魂情操得到休憩和陶冶。当然这一切的关键还在于自己是否用心。否则,即使是天上仙曲,无心者也只会充耳不闻。
6 s0 U1 l; E; z) I' n( c; Z" Y+ ]2 w8 U3 x, z% _* l/ p9 {
音乐是一种细腻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对于成人,对儿童也具有极大地感染力。
, u1 q' u* A' u4 K3 u" H) y: w* ?# t5 }; v, ?
音乐只是孔子陶冶情操的手段之一,他还知驾驭、精射术,同时周游列国,自然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足迹遍及今山东、河南等地,他的情趣与人格在这个过程中都得到了提升。
1 K) i' U4 \; [7 S; n
! Q* c0 s, _2 _8 m2 f& P 孔子不是个完人,但从他雅好音乐,以虔诚的态度追求艺术这一点看,孔子是个懂得享受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享受美的人。 1 ?0 D% Z" ]5 c) q8 z) u* y+ ^. e
1 P5 X0 V( I9 d; ^ 迟琢编者说:不读《论语》照样生活,但如果读懂《论语》学会运用《论语》就能做一个有才智、有德行、懂得方圆进退之道,成功而快乐的人。 ' D( W- y8 J$ i1 r) t5 l
* X7 i, H( Q: S9 h) @+ ^* j 《论语》这本书要细细、慢慢的去读、才能领会它的含义,我以上摘录的读书笔记和随谈,只不过是自己匆匆浏览后的一些感想,今后还要认真去读懂《论语》学会做人。
( W1 b/ ` ^4 X( u. [ @" `: a2 c# f/ N1 Q, K$ q% V' x
2011-06-01 14:43:25 本文行家:刘留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