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一位徒弟,我叫他阿钊。这些年,大家都是在网络交流,因为爱好动手制作家具而相互添加好友,他是广州本地人。按理说,木工这种手艺活,别说是广州本地人,就是中西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也不见得有几个年轻人愿意学。我曾经免费带过几个徒弟,干活还给他们一点零花钱,但他们都是嫌辛苦,来钱慢,要嘛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嘛就是没坚持几个月就放弃了,搞到最后,我就狠心下来,谁再来跟我谈学手艺,不再免费了。* ~! d) b4 P, P g. h7 z
几个月前,阿钊在微信里跟我说想跟我学木工,我就当他是说玩笑话,也没放在心上,我就说,跟我学手艺要交学费的,然后他就问我收费的事,我就说,看你要学什么样的手艺和工种,学费不菲。我为何说跟阿钊说学费不菲呢,因为跟我学的这门手艺,真的有心学的话,毕业就能进厂做师傅或者自己创业,教授的绝不是那种蜻蜓点水、搞噱头型的培训模式,在教授的过程中,要渗透进文人家具设计思维和美学特征、木材学知识和我十多年明清家具制作的经验教训和手工工具和机器加工的各类心得体会(我曾经在一个木有的帖子里回帖说过,现在工业设计专业的那些家具设计学生毕业作品,绝大多数是不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而这些知识的传授和学习,绝不是那些抱着打工心态的学徒所能钻研进去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红木加工师傅,在制作时存在很多的问题,他自己不知,也认识不到自己错在哪里,因为他的师傅教他们知识的时候,他的师傅的师傅就已经把错误的东西教给了他的师傅,而他的师傅只是复读机般传授给他的学徒,最终就是一错再错,本来是要做明式风格的,结果成品就变成了清式风格,且还不自知,可悲!
, @9 ]0 Z$ r: ?7 {9 B/ } 我问阿钊,这手艺有易有难,你学那个?阿钊说:我学难的,难的我都会做了,那些容易的还在话下吗,我毕业了,可以先从容易的做起,再过渡到难的,但我学会难的手艺,以后我就容易上手了。我心里不禁感叹:是个有抱负的小伙子!
# [& O7 t# L6 ]2 w5 P7 { 今天,我教阿钊学做粽角榫,有两种做法,先教他较易的做法,选用何种榫卯结构要综合考量(较易做法不等于工艺偷懒,任何一种榫卯结构的选择,既要考虑力学结构,也要考虑人力成本的支出和效率,这是一个综合衡量的结果)% B7 q! u( A+ k' a5 E
4 Q2 n8 Q0 W# ]% d2 G9 W1 ~! V2 q( b, M
" S) y# u% `) u9 u
. V" r1 J1 K# l t' v2 ^% H+ E5 c$ s- F7 z
' C$ P _% ]- \; |& Q
2 c% X: t$ z" R, C1 n/ x
' M8 y4 G! L1 K0 t K2 r
( A2 ~5 m7 n, r* a
7 u7 v, m; n3 m$ g4 O5 s, h: y5 O; N7 V( V: Z4 O, \: l
4 U( x& c; J' V4 _
; S# _4 H$ I0 m( t; P: L( A& [, `
* j4 {1 e% r0 ~, s! z
# m& _ @4 J5 m/ l) `: b" o# ]7 e* L8 j; N( B5 C! h. n
% _) h# N. f& v7 g% t& b6 _
! p! E7 W: S y- N# g: w, [+ G/ p! E
0 A5 c* D$ i& l5 T; t
8 h3 J7 A! n- _" U
5 V" f$ ~( T( c7 ]: N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