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木工-好尚品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按收录时间 | 按发帖时间

议做
有感而议,因兴而做。
  •  
  • 帖子:173 订阅:0 阅读:4010
坛主:公输子门下

创建于 2015-10-14

坛副申请 订阅

大木作用的框锯

2015-10-15 10:52 收录

我国一些地区(如温州永嘉)大木作采用的框锯,中间锯粱呈弯曲状,很有特点。... 查看详情>>

阅读:4683回复:14

正仓院珍藏的托泥式家具

2015-10-15 10:51 收录

正仓院,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发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古奈良的历史遗迹”的一部分。它始建于8世纪后半叶,位于日本奈良市东大寺大佛殿西北面。日本正仓院是用来保管宝物的仓库。大部分宝物是由遣唐使和留学生带回日本的物品,是中国唐朝优秀文化的代表。 宝物中有一些具有唐代风格... 查看详情>>

阅读:3531回复:4

《清明上河图》露真容

2015-10-15 10:51 收录

《清明上河图》等283件,收录于《石渠宝笈》中的珍宝,将于9月8日起在故宫博物院的武英殿和延禧宫内同步展出,持续至11月8日。 其中《清明上河图》等是最近10年来的首次全卷展出,而展品中宋元年间的文物将在此次亮相后,“休息”十年才能再次参展。故宫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此次... 查看详情>>

阅读:1372回复:5

《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

2015-10-15 10:50 收录

《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结构,并不是张择端臆造的,其结构确实古已有之。下面几张图是《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从图中可大概看清桥的结构特点。[/backcolor] 开封市根据《清明上河图》复原的虹桥,如下面几张图所示。... 查看详情>>

阅读:4956回复:4

《清明上河图》中的船舶技术

2015-10-15 10:50 收录

《清明上河图》中船板上,画着引人注目的排钉,它不完全是艺术上的点缀,而恰恰是钉接榫合先进造船技术的写照。这种连接方式比西方捆扎法连接优点明显,它能使船板成为一体,牢不可摧。 《清明上河图》中明显地表现出两舷沿船长方向装设的“大腊”。北宋时船舶施工和用料都有严... 查看详情>>

阅读:31448回复:2

[/backcolor] 传统家具中,有一种结构,如下图所示,有人称其为“壶门”,但也有人称其为“壸门”。“壸”字音“捆”,现代汉语中基本不用了。这两种叫法,哪种对呢?专家们用法也不一致,王世襄先生等用“壸门”,而胡文彥先生等专家用“壶门”。[/backcolor]... 查看详情>>

阅读:1969回复:8

你怎样称呼“壶门牙子”

2015-10-15 10:49 收录

明清家具中,一般在桌面或椅面下的腿间,装有牙板,行话叫做“壶门牙子”,但对它的叫法不同。按照读音,有人称作“hú ”(音“胡”)门牙子,也有人称作“ kǔn”(音“捆”)门牙子。在此不计较正误,请问你实际怎样称呼这一部件?或听其他人怎样称呼的也可以。欢迎参加投票。... 查看详情>>

阅读:22145回复:18

“壶”与“壼”太容易混淆了

2015-10-15 10:48 收录

“壶”与“壼”实在太容易混淆了。请看现实,一家餐馆明明叫“一壶天”,可是到了网上,立马就给人家改名子了,成了“一壼天”。[/backcolor] 所以,“壶门”搞成”壼门”也在情理之中,但对于大专家来说,就太不应该了。[/backcolor]... 查看详情>>

阅读:1215回复:1

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以苏州为背景,那苏州河上行驶的帆船,与张择端版《清明上河图》有所不同,结构简单多了。有意思的是,穿上都插着一面旗帜,旗帜的图案是一轮圆圆的红日。那是日本国旗吗?不是。那是大明朝的“国旗”。据说隆庆开关后,明朝的商船出海贸易,效法葡萄牙、荷兰等... 查看详情>>

阅读:1649回复:4

“壶”字错写成“壸”,不仅中国人常常写错,日本人也常常用错,如日本刨上就常把“壶”字写成“壸”。因此“壶门”错写成“壸门”,实在不足为奇。... 查看详情>>

阅读:1638回复:6

看“大国工匠”有感

2015-10-15 10:46 收录

看了多集“大国工匠”,工匠们的“工匠精神”实在令人感动。 虽然工匠仅仅是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但“工匠精神”有着更深深远的意义,他能代表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气质,是否踏踏实实、精益求精、坚定不移。 这种“工匠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 查看详情>>

阅读:2783回复:5

被忽视的古代木旋工具研究

2015-10-14 16:11 收录

木旋工具应该也是一种重要的木工工具,但不知是什么原因,在有关古代木工工具的研究中,似乎一直没有给予应有的地位,例如在《中国传统建筑木作工具》等有代表性的著作中,无论是作为工具还是加工方法均未涉及,甚是不解。 木旋工具和加工方法历史久远,汉代的许多漆器木胎,... 查看详情>>

阅读:11968回复:34

国外早期家具有榫卯结构吗?

2015-10-14 16:11 收录

不知世界其他古老文明国家使用榫卯结构吗? 如不是榫卯结构,那用什么方法连接呢? 下面给出一些古罗马和古埃及的家具图片。 例如古罗马家具: 还有古埃及家具:... 查看详情>>

阅读:9907回复:10

说说有关“锉”的过去

2015-10-14 16:10 收录

锉也是重要的手动工具,但关于古代锉刀的研究也较少,一般著作中很少提及。对于锯来说,锉也是重要的辅助工具,没有锉,锯齿就无法保持锋利。锯离不开锉,两者要相伴而行。那么古时候的锉是怎样制造的呢? 据明代《天工开物-锻锤》中说: “凡铁锉纯钢为之,未健之时... 查看详情>>

阅读:2197回复:9

传统框锯的样式

2015-10-14 16:10 收录

传统框锯的主要特点是,除了锯条外不用金属件。因为过去没有,或难以获得金属件,如铁制锯钮、铁丝、螺丝等。因此锯钮采用木质,张紧也采用木杆或棕绳。其中木质锯钮是一重要特色,现在许多木友都很喜欢。 由此形成两种主要样式,一种是用棕绳张紧的,另一种是用木杆撑紧的,主要... 查看详情>>

阅读:3151回复:11

说说“玄关”的由来

2015-10-14 16:09 收录

从装修时听说“玄关”这个词至今已近三十年了,虽然知道是指住宅室内与室外之间的一个过渡空间,也就是进入室内换鞋、更衣的一个空间,但始终感觉奇奇怪怪的,不解其词意。现在无事了,花点时间查查资料,搞搞明白,以解自己多年之惑,并与木友们交流,也是乐事。 搞清“玄关... 查看详情>>

阅读:4915回复:6

古代家具史研究的缺憾

2015-10-14 16:08 收录

最近看了一些有关古代家具史的资料,包括论文,感到其中有个缺憾,就是都回避了古代家具的连接结构、加工方法和相应的工具研究和分析,大多仅仅涉及到形制和装饰工艺的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缺乏实物,二是研究者不太懂木工技术。... 查看详情>>

阅读:1159回复:10

最近看了不少国内外的木工斧图片资料,感觉我们的传统单刃木工斧(有称单边斧、偏锋斧、偏刃斧)具有中国特色,不知对否? 单刃斧古已有之,据考古资料,已发现东周时期的单刃斧实物。 单刃斧最适合木工的精确砍削。目前各国木工中,只有我们的木工把斧作为必备常用工具... 查看详情>>

阅读:18250回复:45

失传的“金银平脱”技艺

2015-10-14 16:07 收录

金银平脱是一种将髹漆与金属镶嵌相结合的工艺技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器物装饰技法。考古发掘资料表明,金银平脱技术是由最早出现于商代的金银箔贴花技术发展而来,经由战国、汉代较长时期的发展,到了唐代,这一工艺已得到创造性的运用,成为极具时代特点的器物装饰技法,对后周边... 查看详情>>

阅读:4145回复:19

中式木工用斧,所见采用的斧把大都采用直柄式,很少见到下弯式的。 斧把与斧刃有平行的,也有不平行的。 平行的如图1至图7所示。我认为如果用于多种方式砍削作业的,如建筑木工用斧,双刃、直柄的比较好。 不平行的如图8至图12所示。我认为这种斧比较... 查看详情>>

阅读:4748回复:16

日式斧把与下弯式斧把的共同特点是,握把处的轴线与斧刃有一定角度,目的是尽量与人手用斧砍削时的角度相符合,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但日式斧把采用的是直把,与下弯式不同,二者那种好呢? 先说下弯式斧把,要注意这种斧把有一定局限性,即仅适合砍削,如图1所示的斧还可... 查看详情>>

阅读:4342回复:11

厌胜之法自古有之,有信者,也有不信者。不信者中,有著名的唐代大诗人杜甫,这从他的一首诗《石犀行》中就可以看出来,值得我们好好领会。 诗的原文如下:《石犀行》 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 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 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 查看详情>>

阅读:2325回复:7

自古以来,为了满足人们趋吉避害、追求幸福的心理要求和美好愿望,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厌胜”文化,已深深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厌胜”一词并不是贬义词,可能是因为一些不好的厌胜之术,给人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民间的一些吉祥祈福之物也用“厌胜”这个词,例如“厌... 查看详情>>

阅读:1929回复:7

最近看到一位木友关于“木工厌胜”贴子,引起兴趣,也想聊聊这个话题。 现在已很少听说这个词了,大多数人也不太了解“木工厌胜”是什么意思。知道一些的人,都是把它作为一种巫术,甚至是看作害人的一种巫术。实际上,真有些错怪了“木工厌胜”,其实这也是我们的一种传统文化,... 查看详情>>

阅读:9525回复:11

木匠的哲学,预则立

2015-10-14 16:00 收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木匠干活的一个哲学。木匠做任何一件东西时,首先有一个整体构思,即使不画出设计图,也会在脑中有一个详细的轮廓,并且有一个制作的先后步骤,保证后续一步一步实施完成。现在企业做事都讲究“策划”,也是这个道理。一个部门的领导也要有木匠的这个意识,... 查看详情>>

阅读:1354回复:6

既然所说是日本刨刀上的花押,那就进一步聊聊日本花押的来源和发展。 所谓日本人的花押,就是在文书上的签名,最早是朝廷公卿使用的,这些公卿就喜欢夸耀自个懂汉字,所以在签名时使用了草体,比现在的影视明星签名还漂亮还夸张。 后来武士也开始仿效了,草体变成了... 查看详情>>

阅读:2340回复:6

日本刨刀上花押的位置,一般都在中间商标之下,或左侧名下,未见置于右侧或上方的,参见图1至图4所示。这种标法是有讲究的,与过去长期形成的花押文化有关。 在中、日的个人书画作品、书信、赠与署名时,为表示尊敬,一般都将花押置于个人签名或日期的下方。由于由右向左的书... 查看详情>>

阅读:3273回复:8

日本刨刀中的花押,常见一种如图1至图5中所示,称为明朝体。 顾名思义,就是从明朝传过去的,据说是由明太祖最先开始使用。从时代上来看也比较清楚了,日本开始使用明朝体的时候自然是以近世为主了。事实上,使用明朝体花押的最有名的人物便是德川家康,而后的历代江户幕府的... 查看详情>>

阅读:6177回复:14

日本拉刨刨刀上的花押

2015-10-14 15:04 收录

刚接触日本拉刨刨刀时,看见上面除了商标之外,有的上面还有一个怪怪的,又像草字,又像图案,但一个也不认识。最近问一位台湾的朋友,告诉我说是花押,这才恍然大悟,怎么把这个给忘了呢? 花押也作画押、押记、花字,朝鲜称手决,是代替签名的一种签署样式,通常会取姓名中... 查看详情>>

阅读:7625回复:11

Copyright ©2006 mgm1.diy.cc All Right Powered by 木工爱好者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学木工网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公安备案号 46010802000427 - 学木 工-好尚品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