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格木文化 于 2020-9-21 11:11 编辑
“集匠心之力,刻守艺人生。”
这句话融汇了满建民与雕漆的故事。
雕漆始于唐代,兴于明代,盛于清代,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历来以技艺娴熟,刀法圆润,藏锋不露,线条流畅闻名于世,纹饰精美考究,造型古朴庄重,深受王公贵族的喜爱。
上世纪80年代,那是雕漆工艺最红火的时期。当时满建民所在的北京雕漆工厂,光是靠出口雕漆品就为国家创收不少外汇。据满建民回忆,鼎盛时期工厂里有800多名工人。
年轻时的满建民
这热闹的景象只持续到90年代中期。由于市场需求的转变,雕漆行业逐渐没落。2003年,北京雕漆厂解散了。 现如今从事北京雕漆这门技艺的老艺人和新人大概在200人左右。
“手艺没有完全传承下去才是遗憾啊!”满建民感慨道。
满建民出生于1945年,从80年代末被评为市三级大师的满建民,手握刻刀将近60年,从没有离开过雕漆,至今已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进入北京雕漆厂工作后,他师从老一辈雕漆大师刘金波、杜炳臣,在两位大师的悉心培养下刻苦钻研,博采众长。
杜炳臣
刘金波
满建民不仅精通雕刻工艺的全部技法,并继承发展传统技艺,逐步形成自己独到的艺术风格。
一提起雕漆,满老顿时来了精神,岁月里有说不完的故事。 “从当年跟师傅做学徒,到成为创新组组长,我们做的每一件雕漆艺术品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我的思想在里面啊!”
怎样创新?满建民有自己的思路。他从四大名著中获得启发,构思好作品意境之后,再在纸上设计图样,定稿完成后打胎制作,最后根据造型进行雕漆创作。
青山绿水、仙台楼阁、百鸟朝凤、天圆地方……在他的刻刀下,万物皆有灵气,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雕漆艺术品看似简单,但创作一个满意的作品,少说也要几个月,有时耗时长达几年之久。 相比于一般的漆器,雕漆工艺更加复杂,要经过设计、制胎、制漆光漆、做地儿、画工、图案雕刻、锦纹雕刻、烘干磨光八道漫长而繁复的工序。
每一道工序,每一个雕漆细节,满建民都如数家珍。 “脱胎、木胎、铜胎、紫砂胎,到现在的金银胎,雕漆有上千年的历史了……雕漆纹饰、纹样繁多,基本都已经传承下来,但我喜欢创新,像《红楼梦》里史湘云醉卧芍药、晴雯撕扇,这些故事都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
荷韵
图样设计完毕后,接下来就是制胎。现在使用最多的就是铜胎、木胎和脱胎。 铜胎会在大批量做造型的时候选用;小而精的孤品会使用松木制的木胎,松木烤后木性小,不容易开裂;脱胎是用夏布和漆灰制出立体胎型,在脱好的胎体上再进行后续光漆操作。
制胎之后就到光漆。 光漆的每一步都很关键。漆是传统古法调制而成的。虽然听起来简单,但这漆的配法却很讲究。
满建民所用的漆是天然大漆,加一定水分后制成潮漆,再加一定的熟桐油和银朱等颜料调制成雕漆所用的罩漆。
明明现在有机器生产,满建民却仍然坚持手工制漆。他说:“用机器就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我们是北京市诚信企业,传承传统文化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将调制好的漆均匀涂刷在胎上就是光漆,需要一道一道、一层一层地上漆。
每一遍都是先搓漆,就是用丝绸蘸着漆料在胎上滚揉,之后用发刷顺漆,就是横一道竖一道,干了后再不断重复,直至达到所需的厚度。 “一层漆比纸还薄,刷上漆后需要等漆干。冬天一天也就只能干一层漆,夏天一天干两层漆,需要五六个小时。阴干过程需要放在荫房里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1mm厚的漆层需要上16层漆。满建民说,一般普通作品也得上六七十层漆,稍微精细点的就要几百层了,光上漆就耗费近一年的时间。
到了雕漆的环节,运用刺、起、片、铲、钩,等雕刻手法雕出图案的立体感,做山峦图案用铲,钩细节,“剌起片铲钩”,每一步都是对手艺人技艺的考验。
如何运用不同的雕刻手法,令突起的仙山楼阁、鱼虫花鸟栩栩如生、翩若游龙?
又该如何填补空地,保证凹陷的锦纹平整规矩、纹路对称而富有韵律?
雕漆工艺是在方寸之间做文章,每一个步骤都考验着匠人深厚的功底。 比如这一片方形锦纹,其中一个1cm×1cm的小方块,就需要精心雕琢32刀,每一刀都要做到对称协调,而整片方形锦纹必须整齐划一。
雕漆匠人除了要有良好的技艺外,还要能根据加工对象的需要,自己打制出得心应手的工具。
满建民提起当年做学徒的时候,制作工具都是用钢钉打平后再磨出刀形。现在省事了,直接用带钢的刀片二次制作,用砂轮打出刀形后,再用砂纸细细打磨,做到平、光、快,才是一把好的刀具。
到现在,满建民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徒弟的。
在创作雕漆的路上,满建民喜欢不断挑战自我。 被台湾中台禅寺珍藏的“雕漆史上最大的雕漆大瓶”,北京市政府赠予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澳门回归礼《花好月圆》,人民大会堂检阅大厅里2.6米的大花瓶,钓鱼台国宾馆和紫光阁的大壁画等,均出自满老之手,在雕漆创作上,满建民可谓成就卓绝。
花好月圆
“2004年在福州给台湾中台禅寺做三米高的大瓶,我带着两个徒弟做了四年,最后成了中台禅寺的镇寺之宝。”满老师开心地说道。
华严经相图
在他眼中,每件雕漆都是一件艺术品,一刀一刻书写的是快意人生,汇聚的是人间百态。
剔红富贵寿考圆盘
不同于过去古代在宫廷中采用的平雕手法,满建民的雕漆作品多是难度更大的高浮雕和镂空雕。
由于大漆材料本身柔软,在雕刻方面没有硬材质的优势,因此镂空雕难度更甚,直到七八十年代,匠人们技艺越发成熟,才创造出这种雕漆作品。
满建民制作高浮雕以及镂空雕时,一般都需要刷20毫米厚的漆,每1毫米就需要光漆16道,20毫米需要整整320道漆。仅前期的光漆,就需要耗费将近一年的时间。
满建民的高浮雕和镂空雕作品,全靠手工雕刻而成,“刀刀到位,不差分毫”,技术难度可想而知。
尽管雕漆创作难度重重,但是满建民丝毫不惧,越是困难的作品在他眼中就是越好的挑战。
“在我这里雕漆从没难过,因为我积累了60年的经验了,我就喜欢挑战别人没做过的,我觉得什么都要尝试。” 不怕吃苦、敢于创新,成就了今天技术高超的满建民。
现如今满建民成立了雕漆艺术工作室,为更多热爱雕漆工艺的新人们创造了学习交流的机会。
满建民感到压力重重,一方面是肩负传承雕漆手艺的重任,另一方面要对市场和投资人负责。 “我今年75了,还能干几年呢?我要对自己的徒弟负责,也不能辜负投资人的信任啊!” 说起传承,满建民有颇多的无奈:“学雕漆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现在带徒弟没有两到三年的功夫,学生又没有悟性,根本没办法出师。如今有几个年轻人能耐着性子去学?” 即使是在这样不容乐观的条件下,满建民也在做着全新的尝试。
“如果不是因为疫情,今年本打算举办个人雕漆展览宣传一下,希望更多的人知道雕漆、喜欢雕漆。”满建民不甘心手艺就这样被埋没。
满建民还说,办展是为了引起大家重视,将更多的目光投到我们老祖宗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他还是期待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发现并热爱雕漆,接过雕漆传承的衣钵,将其发扬光大。
国内外木艺绝活,图纸尽在免费零基础教学的“格木文化”原创公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