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5-25 08: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刀斧姐小木匠 于 2019-5-25 08:44 编辑 . _/ o0 U$ W& \% S) {; O
. @1 z8 ^" A* ^% x0 L1 M
小时候,看到老代铁匠爷爷(当时只领锤了,因为已近百岁)锻打的钢刃口,以为没有材料将就,把一些乱钢丝钢方条钢片片放一起反复无数次入炉堂烧红打合,最后出来的刃口有花纹,叫毛纹钢或叫木纹钢。7 e& I8 \, L" P3 B1 _
开始想,我家才不要那种破烂东西,心里想爷爷千万要他们锃亮的那种,结果那是爷爷要的,不明白。) a5 t) E6 o, @5 @, M O8 Y/ n
这两年才知道,为什么台湾朋友统统收去当古董了,台湾东北籍锻造人已经断代,他喜欢这种花纹“工艺”,原来这也就是所谓的大马氏革,台湾朋友讲,其实大马氏革也是从中国学去的。
7 i: P, E' A5 E. K. {- ]% y( F 中国人是无意间因为原料少民间更是少所以回炉再生才有了这种花纹,为了达到使用效果就只能在锻打上反复叠打尽量达到适合密度甚至把纹理打没打光亮,这种产生中国人并不重视甚至希望原料充分诀别这种贫乏产生的无奈,当时我也还是只喜欢锃亮的,因为一样硬韧锐利,早期锻造钢刃口并不是木纹钢最好。 老铁匠家已经绝代传承,后人只一重孙在某城当官了。7 w8 |0 c/ \5 M; q" V" { H/ c/ i- }% R
, |: ^" ~/ \# R3 b
. V8 V* [, }5 |0 l. s8 j, w/ O' O& U;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