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楼主: 公输子门下

议刨之46: 拉刨上盖铁和千斤杆的作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0 15: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没想过这个问题,看了老先生的提法和上面的视频,觉得有道理。
5 w0 G" X" ~$ E' O% h我想也许二枚刃的初衷是这样的。' T& D$ L# G: d% q

3 M/ Q8 _# P- p9 M) X; y: H& W0 ?因为若加盖铁,其固定方式要么跟刨刃一起放到侧边槽,要么前面加押棒,
5 _0 k2 s( X& F8 M# E6 @, c5 X相比冒险去改变已使用了几百年的结构,加押棒是比较稳妥和容易接受的方式。5 J: w: C# |! R4 ~
  Q) J& C  I$ O8 O/ Q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a" d9 c* z" Q  p6 p! x
既然有了押棒,打紧盖铁后也可以对刨刃起固定作用,甚至可以比槽千斤更牢固,
( ^/ ]  e* Z6 X4 n0 @& {- A且不像以前那样要求高精确度配合,制作和使用中的调整难度小得多,+ ~; C: R" g7 R: N
这样还可以适应快速批量制作。: ~& r% X! n0 \+ D% r# }9 f
种种因素都可以让侧边槽千斤就变得不那么重要,其作用也会逐渐被弱化。
, T1 a+ q) D/ J0 u
; H3 O6 h, [7 g; V到了台湾,人们发现这种结构下,侧边的槽其实完全可以去掉,  @  `1 x7 J( D, E$ E) z
于是台式刨是没有侧边槽的,
' `+ H1 ]2 T) n, e+ C' m# d2 S但却沿用了日式刨刃,仍然缺两个角。
3 s' j* R' b& _1 }  a% {
  t2 l# T: d: H; [  _) D5 x" I而在日本,百千年的行业传统,估计没有人敢把侧边的千斤去掉。% y& q" ]% q+ J
传统的力量很强大。
! c0 `; w5 y" g- ^* w" m+ S5 Q* J$ M! E) c8 P' E: {
所以我猜现在大概是一个混合体:
4 F, n& B* L' w! u理想情况下,刨刀可以只靠侧边槽紧固,盖铁也可以调整到刨刃口;1 h# k( E7 l6 [0 m. G- q
但多数看到的情况是,侧边槽不那么紧,盖铁也不那么靠下。, z- C: f& C" O( x% p" l8 ^

* q8 v+ E/ h0 |6 d) F  T* s以上是编的故事,未经考证。。。

评分

参与人数 1刨花 +10 收起 理由
公输子门下 + 10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0 15: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graph 发表于 2016-11-10 15:41
- p( I+ L$ F% I7 F- \. f从没想过这个问题,看了老先生的提法和上面的视频,觉得有道理。
4 P' B( ~- ~* n我想也许二枚刃的初衷是这样的。
* B* y  Y4 b! v
我开始试做拉刨时,是照猫画虎,不明其理,所以不得要领,总也做不好,后来慢慢揣摩,知其利弊得失,就好多了。! E# f9 j' E; @( I( |" D- a
发表于 2016-11-10 20: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graph 发表于 2016-11-10 15:41# m0 H" j5 p' C( r) y! I
从没想过这个问题,看了老先生的提法和上面的视频,觉得有道理。
2 n. X2 |& b# p4 u" O我想也许二枚刃的初衷是这样的。

) r. t$ o- P6 j8 G1 |9 l: E阁下分析得非常有道理,如果压紧饱刀的力主要来自“盖铁”,那么“侧边槽”就起不了什么压紧的作用。从视频上看,“侧边槽”是刮研刨刀安装平面的工艺槽。
! `8 Q0 T- Q% x7 h
发表于 2016-11-10 20: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找到这个图了。
8 n$ ]. x$ `1 P/ e% @) x4 ~
null-7d71d4ac9facb5c6.jpg
发表于 2016-11-10 22: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倪家红木 发表于 2016-11-9 21:38
/ Y: |. [: G/ k# G8 \" H敬仰老先生,斗胆发言不到之处请谅解,我也爱刨,喜欢刨根求原,喜欢改进刨子

- ^6 f. I& w8 M& p! o等手好了我做一个中式仿拉刨原理的推刨。请老先生品鉴) W. _: d' ^" o! W* n; Z: U6 B5 }
发表于 2016-11-10 22: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一遍
发表于 2016-11-10 23: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旧柴 发表于 2016-11-9 20:47
! t0 C8 @# Y) k2 Q0 u2 U先生的帖看了很多。 以前也讲述日本刨的演变。压铁是后来之物。 在一枚刃期间都应该是一刃一刨。 就是一个 ...
4 Z* D/ d8 a! x! ^& ^( n4 g
手兵器菌、猪仔唛菌以及地盘更强大的鲁艺诸君表示不服,凭什么只提木井菌这个大山寨
7 P: R* W6 X( O2 h1 R4 p
发表于 2016-11-11 11: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结合平时使用的体会,参与先生关注的话题.) L; q; ~; k; [# R
; z# u1 W% n" l0 s0 C6 F( v4 n
      二枚刃拉刨要调整到理想状态应该有这样几个主要的环节,
# M# W, _+ W6 i8 B. z. u4 E      1.  盖铁的刃口到达刨刃刃口的约0.2mm的地方.
, J) J- E9 m: a" p8 ]; H4 \      2. 千斤棍压在盖铁的中间部位., j- d; c# J# O- K
      3. 千斤棍对盖铁的压力左右非常的均匀,- H9 o2 @5 E( s+ e
      4. 盖铁对刨刃的压力要左右均匀.
' S0 ^6 D0 k* L; D6 N      5. 盖铁前进到位时,前部钢面会有一定变形,但是不对刨体产生能够使其形变的压力.
0 s# e$ e$ W+ e4 Q& t      6. 盖铁必须有弹性,长期受力之后,并不会产生永久变形.8 y; ?3 a6 T' H1 K/ G
      7.刨床刨刃卡槽两边材料的尺寸和韧性要足够抵抗盖铁施加的额外压力.
4 `3 M) c- P6 |      个人体会,上述这些环节要同时把握到位是有相当难度的,任意一个环节调整不到位就会牵连其他所有的环节,再有就是要使用专业的盖铁.  1 l/ ^7 F# e9 n0 a! U0 }! N
      如果有一块盖铁压在上面,的确免去了很繁琐的卡槽维护工作了,大部分的盖铁应该就是起到这个作用了." ~1 n$ D# B9 X% T( ~
      以上个人观点,如有不当之处,请先生斧正.7 Q* b7 T1 X. o/ y

评分

参与人数 1刨花 +10 收起 理由
公输子门下 + 10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1 11: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路向北DIY 发表于 2016-11-11 11:10
& e& ?: _9 @# t# T* A5 V结合平时使用的体会,参与先生关注的话题.
5 z3 y2 a) R, m* N
+ i4 i! o) C0 r% |6 }      二枚刃拉刨要调整到理想状态应该有这样几个主要 ...
7 R+ d) C& a6 }3 F8 K! S
我理解日式拉刨的盖铁功能不是压紧刨刀,故与承担压紧刨刀的千斤槽无关。尽管盖铁的压力有利于压紧刨刀,但毕竟不是它的主要功能。如要求盖铁兼顾拿戗、减振、压刀等多种功能,如台式刨那样,不能说不行,但弊大于利。2 D4 B) H, R$ g$ H  K" e
发表于 2016-11-11 11: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小檀 于 2016-11-11 11:40 编辑
. {( {. k% P% T9 Z& E0 V
& Q( E8 t# V7 Q  u8 }9 R日本刨的演变:
- p( k# X! \1 d4 S0 t  自大朗因水性扬花的哪啥与西门,,,,就是后来水西门事件,被迫跑路,然,这厮属拱白菜桃花命,亡命海角都能沦落到女儿国,呀,女优国,后落地生根,,,,,此事不提
' t$ Y5 {( \0 t8 Z( @3 H1 ^  有儿三郞,从父大郎记忆深处,得推刨残缺印象之,日夜冥思苦想复制原型,机器占满酒屋,金钱耗费无数,残刀废物,,,物业奔走高呼,而终不得要领,,+ W5 U) [( H( d# E9 g( d8 u) n
  一日,偶与机械师酒屋共爽,师曰:“汝不够机灵”,,,,,脑洞大开,二枚精减一枚,,,,,一枚刨创意诞生于某次,,,外行指导内行哈,最后,,,,机械师高呼一声:丫买单
4 a" |+ u( P8 n  然,一枚刨稍力推,松之,择日之又遇,机械师,,,大师边日边曰:“汝不够机灵”,“这,这,,马蛋,又让俺偷工,,,嗯,不,精减哈”,木契早给精了,盖铁刨铁也二合一了,就那啥,把,把也不要了?,,,,,,拉倒,拉倒把!还大师,,,大骗子,,,,* ~' |/ }3 F/ _7 `- L! Q
  嗨!这大师就是大师,把精了,拉倒刨,无力可发,刨刀不就不松了,,,三郎身下大湿,惊呼,大师!大师!:俺买单,俺买单
+ K# I* U) C5 u7 t; n; c  从此,,,,,,
* a2 H' V& ]* w0 o- x  
+ |9 J  }& C! D% T* f) X  
发表于 2016-11-11 11: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小檀 于 2016-11-11 11:49 编辑
" J- [% ~# I1 B: D8 y
! _6 T) i" G- r1 n- R, D; Z如若非得把推刨与拉刨扯上关系,那先有中国之硬木家具,后有,,,,日本,这无可非议,然,拉刨是无法完成硬木施工的,这样,是不是先有中国推刨,再有,,,,日欧刨,,,各位看官自知
- v5 U- `, S$ h* x
4 ~; a7 D" q+ Y8 ]( k$ R  除非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不存在谁山寨谁的,都是自主发明
发表于 2016-11-29 19: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6-12-13 16: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跟您学
发表于 2017-8-25 22: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倪家红木 发表于 2016-11-9 18:35
9 _9 y. C) Z4 |2 L个人拙见拉刨的结构能减少盖铁和刨刀的公震,同时能有效的减少拉刨在运动中的震动,因为震动的减少所以拉刨 ...
8 O# a' p3 ^, j
拉刨的结构能减少盖铁和刨刀的公震。细心一想:刨刃的震动情况有两种极端,吃刃浅--刃线受力小--刃线型基本无下坠--完成面记为光+高。    吃深--受力大--刃线下坠--更加大受力--刀尖刃线抖动--完成切面粗+低。盖铁提前为刃尖预加下压力。且基本在刃尖处共同形成80度~左右的铁∠。完成细致的刨切。
$ }3 H+ {0 y7 i  [$ {& D: G# {   ) `( U. i7 K. }( f, I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