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楼主: 小小门徒

满州折叠木尺(罕见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8 08: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眼不清 于 2016-7-18 16:49 编辑 2 s. R" o* f+ s+ @6 d
( q6 F2 k3 h& c! l/ H) h
送上两把史前造的给楼主。(都是十折)图一,有字母应是大不列颠做,下图无法查考,只有阿拉伯数字,可能木汉墨得出品。
! @0 c" D: J; s
TB1cQnKJVXXXXX3XpXXXXXXXXXX_!!0-item_pic.jpg_400x400.jpg
TB1hNU3GVXXXXX6XFXXXXXXXXXX_!!0-item_pic.jpg_400x400.jpg
发表于 2016-7-18 09: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拿产地说事儿无非就是想证明东西老呗?但是别忘了一条——而今正规提法应该是“伪满”!
发表于 2016-7-18 10: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树霖峰 于 2016-7-18 10:38 编辑
, }: K2 U- l5 }: J6 c
老眼不清 发表于 2016-7-18 08:37
" @2 A6 b1 p# X! ]( g3 Z送上两把史前造的给楼主。(都是十折)图一,有字母应是大不列颠做,下图无法查考,只有阿拉伯数字,可能穆汉 ...
- }! Z/ ~% Z8 a: p% o
关于之前我判断。。。是从度量衡角度出发。。。后来因为楼主激烈反对。。。从措辞上看。楼主恼了。。。。。不过大约是我年纪已经不小的缘故。。反正我是不脑。。。夫唯不争。故无尤。。。。。。于是我便反思自己是不是记错了。毕竟这些知识都是很久以前鼓捣的玩意儿了。。。。后来查了一下资料。。。果然记错了。。。。。
# V. n! I8 w2 m4 H/ I7 X; G+ d+ s7 i/ E  a! t3 R# o1 e' L* r0 C
一米对三尺的的标准确实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才由我红朝强制推行全国的。这个我没记错。。。。。。但是最早出现的时间我却记错了。。据查。最早出现公制一米对市制三尺的标准出现在1929年。。。。民国18年2月16日。当时的国民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度量衡法》。。原文我找到了。。确实是市尺一尺为公制一米的三分之一。。。。。* Z* I$ B8 X2 q$ R
2 b" K" p* x  `+ P% k9 m
当时民国执行双规制度量衡。。一套公制。一套市制。。以公制为主。。不过这个双轨制的度量衡并没有完全推行下去。。。实际上当时市场上度量衡仍然像清末一样混乱。。。。在长度方面。。有用清末的库平营造制的。有用混乱不一的地方杂制的。有用效仿国外的海关制的。有用民国市制的。。。。。这种情况一直到了1955年才终结。。。
  e; h3 @* Z7 T% S" X. y
& [; V' P4 [( a7 \$ G9 f1955年3月,我红朝颁布了《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以民国市制为基础更新制定了新中国市制。并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废除了除新中国市制以外的全部其它度量衡标准。。。。新中国计量制度也实行双轨制。。但是以市制为主。。红朝市制在长度方面与民国市制一样。都是一尺为公制一米的三分之一。。。7 J  I9 V0 t8 ^  Q, Y" y0 p2 Z  m- c

0 u6 h% S. [" u) q# q198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要求1990年底以前。全国各行各业要全面完成向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过渡。从1991 年1月1日起。不允许再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1985年9月6 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颁布。。明确规定了中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为公制。。但是个别行业可少量辅以市制。。。。至1991年。。原有市制除在民间部分留存外。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 p3 K. k+ ~; o0 g" Y
- D2 i9 S' N  N6 V& W
以上述说。是我查阅了官家的度量衡史料得出的。。从上可知伪满洲国时期的中国。确实是有一米对三尺的标准的。。不过这个标准其实没有推行开。。。。) `9 C: q7 d1 C
& r9 |- k% \: o+ }
; I' h& x5 J4 q6 r# `+ Y
后来我又找了找伪满洲国时期东北地区的度量衡资料。。真是叹为观止啊。。比关内更乱。。。据查当时的东北地区。至少是俄制、日制、英制、米制、营造尺库平制、民国市制、地方杂制等多制并用。。。尤其地方杂制。。一个县跟一个县的尺度都不一样。。。伪满期间。。日本人又颁布了伪满制。。于是乱上加乱。。。。
  S$ k* X# `$ S
7 E+ o0 K7 {, U1934年3月,伪满洲国颁布《度量衡法》。后来又颁布了《度量衡法实施细则》。。。第二年的1935年。重新颁布了《计量法》和《计量法实施细则》。。。。。。这一系列的伪满度量衡法律法规的原文我实在是找不到。。。。但是通过对比现有的一些地方志的文字资料。。可以看出伪满洲国的度量衡应该是综合了民国市制和日本度量衡来制定的。。。根据我考证。。在长度方面。。采用的民国市制。。在重量和容积方面。采用的日本度量衡制。。。。。所以。。。伪满洲国的尺子应该也是一米对三尺。。。。。1 E" c/ c8 k: Q/ Z
$ t9 ?0 ~" W+ B0 t+ i6 e+ s
综上。。我之前所说的楼主的尺子尺度不对的说法是错误的。。。。在此向楼主表示歉意。。。虽说我不相信楼主知道满洲国度量衡标准。。而且从之前的字里行间可以猜测楼主确实是对中国度量衡史是不了解的。。。。不过我错了就是错了。。。这点上我是不会给自己护过的。。。。当然。大约是好考据学的原因。。我一向对所谓的收藏品无爱。。这点也是不会改的。。。。。。- C* d% I; E) h3 a& {9 `: Y
. h2 |5 D+ ^4 u/ ^2 j- z

( e3 n6 `- @# S9 ~) ]; [9 m; |9 F; S+ ~& o  ?+ `

8 [. y& I$ ~& H# `6 f& @, B" S另外。。楼主的以戳记为断定依据的做法。。我也是不敢苟同的。。。。因为木制品的戳记可以后打。。比如我有一根不太老的木尺。。同时又有伪满洲的老戳记。。。重新打上去也是可以得。。。现在的收藏界这种做法不新鲜。。。毕竟在前清那会儿。大家就都会这一招了。。。。+ a8 `* G$ E! ?- B
1 Y& ^5 {  I1 S9 P
+ A$ Z9 Z7 L8 x8 I
通过看图片。。“一米”和“三尺”的印记与尺子刻度颜色相同。。说明是同时期烫印的。。。但是“伪满”符记和“定”字符记颜色比较浅。。不像是同期烫印。。。。。由于我对当时伪满洲计器株式会社的工作流程不了解。。所以不好妄断这烫印的真伪。。。也许本来文字烫印就是要后打的呢?。。这要专门的考据者来论述了。。。。
5 @0 u/ y) h' R! `
$ p8 n! O6 G9 b1 _. I% K% K
, m2 ~+ X" S* e6 `2 S2 i1 U! x! g6 p$ \8 D5 W
1 S# D3 W9 j! {
基于以上原因。。我之前断为赝品的想法是不对的。。。但是也不敢就说一定是真的。。只能说存疑。。。。。。
& f& H- W/ v# Q也许可以从尺子的黄漆上来验证。。。因为不用时期。不同地域的漆料的化学成分是不同的。。。。不过这已经超出了文字考据的范畴了。。。。
! l- w' L6 h/ n9 D, ?至于你的史前尺。。纯粹瞎掰。。我就不驳你了。。。
% D' B- m) T# x: Z! V" J/ w: D) w
6 L( Y/ I  u' R# B. e* G# l' [
# N1 t/ d) T# l, Q: H$ x. B& l5 }
发表于 2016-7-18 11:32: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你认真就输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7-18 17: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的坦诚让人信服,我们这个地方出伪满时期的东西,请不要怪我说话不好听,收藏跟使用其实也并不是格格不入的。你查的很详细,这种伪满时期的木尺的确是我头一次见到,忽然听说朋友有很多,怎么也不能让我信服。毕竟我接触收藏将近30年,看过的东西比较多,尤其是涉及伪满州国的东西。的确上面的满字和满洲度量衡的图案是烫印上去的。就算是伪作,应该有批量吧!钢质伪满州国的折叠尺我接触过一些,都是一米长的。跟现在使用的折叠制式也不尽相同。大家共同提高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