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6-2 03: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 g% h6 T, G- W
http://www.zuojiaju.com/thread-473473-1-1.html這是壇里一位師傅做的歐式木刨,個人很欽佩,供您參考。: Z/ B) Z- A8 M+ y( S8 J! C
謝謝樓主您提醒,台灣木工科教科書有提到歐式鐵刨的施力是前三後七,前握把主要在引導方向,太久沒複習倒是把它忘記了。2 c8 R+ F3 x) N. `: v8 s: P" O
因為我買的是港式刨,刨頭略為凸起,有試過手放在這點,但如您所提,板子末端容易刨成圓弧,且如左手力量在板子末端時放鬆以避免沉頭,則會因右手的推力還在作用,造成刨體行進方向不穩定,力量的控制不易掌握。後改放在刨膛前段,改善許多,所以才考慮以六號刨的設置為參考。
W3 d/ ~) J2 O) l' l前握把還是建議設置,一因木刨刨體光滑,手不易抓握施力,二因木刨重量相對於鐵刨而言是輕很多,所以常不自覺地將木刨壓緊而忘記引導,握把的形狀我打算做成一字型橫貫刨體,覺得比較容易兼顧引導及下壓力量的分配。
4 [; I% r" q& X3 m參考您的提醒,後握把我有三個方案:
5 P- \9 j+ e& Z第一選項是保持現狀,法式古刨後段並未設置把手,手部位置似乎跟中式推刨一樣,直接放在刨刀後方,目前是這樣用,但手太小握得不夠牢實,另手部虎口會卡到刨刀,不是很舒服。
: Q9 f# }5 k( j3 {. g" n第二選項也是您提醒的,仿桂式刨,後段弧線類似金龜車,圓弧下沉,手部施力可兼顧前推及下壓,施作也簡單許多。參考http://www.zuojiaju.com/thread-182673-1-1.html2 _& m( q6 t7 L" z& a0 b$ M
第三選項就是加裝歐式把手,但把手木柄紋路的走向得再想想,另退刀的敲擊點也得預留。- a9 X7 Q6 r& u- L" K4 l- i9 \
還沒看過您提到的視頻,因自製木刨從來不是我的木工選項,僅注意在鋸、鑿、刨。明天休假可好好的參考一下,謝謝!
" t5 U C9 Y# p* _9 P- i, v/ ] X' e! e5 C. k( i%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