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楼主: 公输子门下

请教:拉刨刨刀上宽下窄有用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1 22: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所知,目前台湾的刨子都是进口的日本刨刀,包括鹿港司也有一些是进口的日本刨刀,( ~. t% d, p! N9 p2 X
鹿港司是台湾一位知名的制刨老人$ K* [. W: h0 S# i" J
国内据我所知,上宽下窄的拉刨刃只在东北或北方流行,南方很少见,
1 ^. y2 _' g4 C总体感觉,上宽下窄,有它的合理性,目前看来,普及已不可能,要彻底消失,还需时日,7 E& F" a  E' ~# V

评分

参与人数 1刨花 +8 收起 理由
公输子门下 + 8 感谢继续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11-22 00: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凉寺我没见过实物,这个帖子里有图片,您可以看看,我觉的也是上宽下窄,{:1_204:}$ k1 E8 J' x5 B% c4 ]) v
http://www.zuojiaju.com/thread-21002-1-1.html
发表于 2013-11-22 00: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0815_521eb90e3e708d576c23znN6LnI8AXsE.jpg
, h) e. W/ j1 Q- s7 A$ w/ O0 R- m5 |7 D5 i& c
20080929_a43e8a7fd4fcb367e9cfg4eff7MqfLrp.jpg
7 g" R' D& K3 q8 T' a0 |http://www.zuojiaju.com/thread-30555-1-1.html
发表于 2013-11-22 00: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11-22 09: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认为,现在的拉刨既然已经使用了铁棍千金和压盖,那么上宽下窄和上下同宽的使用性能区别就不大了,甚至上厚下薄的重要性也降低了。刨刃下面窄一些对于调节左右的出刀量有帮助(如果下面太紧,对磨刀的要求就高了),刨刃还是厚一些的比较好用(个人观点)。

评分

参与人数 1刨花 +8 收起 理由
公输子门下 + 8 感谢继续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12: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重要的平木实用工具之一手动平刨,其制作和研发有不同层次的追求。
8 j8 A  J7 C3 q3 U: h% h1、在刨削作业方面
* m- U2 E- Z( }至少要做到能用,否则就不具备起码的实用工具的存在价值了。进而要追求好用,省力,平木效果要好,满足要求。再者,要追求耐用,在不做维护或简单维护下延长使用时间。
4 i  u( d+ Q1 u2、结构方面
. }" m( Q7 u" B3 U& Q 结构尽量追求简单化,合理化,这有利于制作和维护。有些平刨尽管很好用,满足上面第一条的要求,但结构复杂,制作困难,不易维护,也是不足。5 N6 w' b& z( P; \* W
3、维护方面' ]) n  {' O% b6 V8 X. {) Q
尽量追求少维护或免维护,这就要求做到结实可靠,如刨身的材料选择,刨膛的结构,刨刀的选型、质量及设计。有的平刨好用,但需频繁维护,或维护复杂、麻烦,也是不足。8 z' R. u, D8 e9 z( _& k. _7 m0 F
4、操作方面
: Z6 M( a% ^3 f 要方便操作,要符合人机工程学方面的要求,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握柄的设计,要把握舒适,便于用力,并不易引起身体相关部位的过度疲劳。1 V9 N! i5 {/ d$ d# l1 ~
5、标准化方面5 v) [; D- m& H
这是现代产品的一个重要要求,对于平刨来说,与之相关的主要是刨刀和刨槽的形制,应该追求良好的互换性,不能仅仅适用于一对一的配用。目前刨身的设计与制造与标准化的要求距离甚远。刨刀的设计也应符合标准化的要求。总之标准化有利于使用和生产制造,不容忽视。
' O1 }! P2 b; n6 E4 t7 `6、外观方面8 B! T, ]1 z4 y$ n0 f
外观尽量做到赏心悦目,但作为一个实用性工具,毕竟不是观赏品,不是最重要的目标。0 f& f; I  R$ B! |6 i1 p7 r
这也是我考虑与评定日式拉刨的一些准则,当然也要适当考虑历史、习惯等因素,或优或劣或不足,都要实事求是,目的是求改进,求发展。所谓“上宽下窄”的问题也如是然。
发表于 2013-11-22 18: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china-montreal 发表于 2013-11-18 10:36 : F9 O$ P. M+ W6 I& A
楼主所说的刨子是“一枚刃鉋”,是日本早期的刨子,明治維新後(1868年)因大量吸收西方文明,於明治30年(189 ...

% a; A+ g4 b; \% H
一枚刨已经被淘汰了 你这说法有点武断 日本目前依然生产一枚刨 但用于细光

评分

参与人数 2刨花 +16 收起 理由
公输子门下 + 8
china-montreal + 8 谢谢纠错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11-23 05: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ina-montreal 于 2013-11-23 05:47 编辑 % E  M: j* J9 x, K) |" Q
w651210 发表于 2013-11-22 18:48 : l9 ?9 t' ^4 E+ Q# z  o
一枚刨已经被淘汰了 你这说法有点武断 日本目前依然生产一枚刨 但用于细光
6 i; q2 Y% V$ Z: P: k9 d
是的,我也觉得这么说不妥。2 q* V3 p( s' b% m9 Y' h# E
只能说按比率说很少了。
' s; h8 Z$ j2 O9 r3 m- y现在,日本刨中的南京刨,歪嘴子,刮刨,,,等依然采用一枚刃刨。: Y5 d& O( e3 Q7 U" n' a
他不但用于细光(我说过,当刨花薄于0.05毫米时,不用盖铁可拿戗),也用于端面刨削,,,
  Z* i3 f, w8 _4 `* J3 f$ x* O" s+ a' Z

! r  |$ v3 P7 h, X6 r
4 b) f2 M% O6 h( R  C3 q( `! L感谢纠正错误
# B& T9 W; v) O* P0 r6 W9 t3 V) j. }; L) a0 f9 ^2 l7 X8 Z8 ]
请你也从正面回答下楼主的问题,毕竟你见到的和我们不同8 l' W/ {- }( s! A4 i+ ^# e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3 07: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w651210 发表于 2013-11-22 18:48
/ a3 X( F4 g0 [" ^一枚刨已经被淘汰了 你这说法有点武断 日本目前依然生产一枚刨 但用于细光
# Q+ k* B9 y7 C, ~6 d! ~8 S, V
特别希望你介绍介绍台湾平刨的的情况,感谢你的关注。6 M' H. ]7 P) B- }) N2 n
发表于 2013-11-27 13: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高深了,门外汉看不懂,也插不上话

评分

参与人数 1刨花 +4 收起 理由
公输子门下 + 4 鼓励支持本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11-29 21: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手发布,认真学习中

评分

参与人数 1刨花 +4 收起 理由
公输子门下 + 4 鼓励关心本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12-2 01: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曲径通幽 发表于 2013-11-22 09:38
, s2 r7 \& ~1 W( l( M6 h8 C9 g' z我个人认为,现在的拉刨既然已经使用了铁棍千金和压盖,那么上宽下窄和上下同宽的使用性能区别就不大了,甚 ...

" y6 b, S% I+ q: j/ w  R盖州的意思里面有个说法,叫做用过,我有个小光刨,我用拉刨的动作操作过,手指的发力位置在刨刃背面,而不是刨身,这个用过就知道。
1 }7 }3 U) v1 |( X* ^& a, [- a  h1 Q; I' s其他已知条件:! Y2 D4 f. z9 D! k* ?1 v9 y
拉刨刨身厚度比推刨低
% W1 @2 ?' v; ]2 [- l% K3 ^# B拉刨在使用过程中,为了抑制抵消刨刃通过千金对刨身尾部的压力, 会将刨口后30~40mm的位置刮掉薄薄的一层。这样在不安装刨刃的情况下,刨口后将低于诱导面的高度,将刨刃压入安装到位后,刨口后高度与诱导面高度一致呈水平。这说明刨身的强度不足带来形变* s7 w! R1 s/ ~

7 R- q6 P! h( L拉刨刃的上厚下薄(但下部依然比推刨厚)一方面是抑制刨刃在收到力的挤压(相当于掰的动作)产生的形变,另一方面是否是为了给手部更多的操作面,减少对手指单位面积的压强?
0 }. Y. w+ l% B& p8 |  }5 j! I$ P9 Q0 [9 u3 z( O
PS: 史丹利的欧刨设计者在专利申请后指出,欧刨的压铁使用的目的是为了可以使用更薄的刨刃(节约钢材?)目前史丹利的刨子专利没记错是1890~1900年之间的产物, 之后专利发明者将专利转让给史丹利使用,从而成就了5号刨4号刨的盛名。 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伪满时期的拉刨与后世的带压铁的拉刨出现的时间关系。更早的记录看,欧式的刨也没有使用压铁多用船刨、牛头刨。
  u$ V1 o1 u% G/ O. Z! {: Q' F4 ?! P3 b& v/ N7 |" r. O
如果有能力可以翻墙出去看youtube。 有不少关于欧刨、拉刨的调校整理的说明,但是不懂日文,看不了太深的东西, 只能看画面自己理解, 不过有个日本孩子用英文讲解的还处理的比较细致,比如拉刨如果磨背的时候不平,他会把刨刃的角放到铁占上敲打,然后再看是否和压铁贴合。从他的视频看, 他也是西式日式并举同时上的,这点可以推论成他更能吸收西方的科学实证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单纯维持日本的传统。这点和邪恶正太很像。
2 }, j4 z1 Z7 ~$ |& B, [$ m正太的说法是,国内做刨子这个事情,很多理论和操作从一开始的出发就是错误的但是他没有对这点展开。这个坛子的确很水,的确很少打开眼界看世界的人+ Y8 i/ f# h5 l' u* h( e7 H

评分

参与人数 1刨花 +8 收起 理由
公输子门下 + 8 这个帖子不错,加分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12-2 09: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normal 发表于 2013-12-2 01:33
% T8 J7 `# w  M盖州的意思里面有个说法,叫做用过,我有个小光刨,我用拉刨的动作操作过,手指的发力位置在刨刃背面,而 ...

+ P  @5 ~0 G1 k. j" f# C这位大师,你可能看帖不太认真,至少是没你对刨子的观察深。我这个回帖哪里有盖州的影子呢?我是和楼主在探讨拉刨刨刃上宽下薄是不是有用。我认为在使用了铁制的千金以后没多大用处了,和上下同宽的刨刃基本作用一样了。如果大师认为我的观点不对,也可以共同探讨,不要拿什么用没用过拉刨说事行吗?再说了,这个坛子本来就是业余爱好者的论坛,木匠都很少,更别提专业二字。所以,根本不存在你说的水与不水的问题。另外,我早就声明:我没有用过拉刨,不懂。所说的都是猜的,仅供楼主参考。但如果有人因此猜都不允许我猜,是不是自我感觉太好了点?
发表于 2015-3-24 15: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拉刨刨刀一般的多宽?
发表于 2015-3-27 14: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领教领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共同进步。。。。。。% R) t. q+ o& W8 N
. [1 r. Q9 w0 I/ N
顺便赚点刨花,刨花多多,刨花多多。。。。。。, }* d2 v# ~7 i1 U8 B' 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