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9-21 21: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eonix 于 2016-9-21 21:40 编辑 ( x* O( K* V/ [4 u, R: S) _3 K" l! G
9 v1 N& w& ^* u& n4 A( r; i- I其实上面解释的都有理,不容易滚,早就有六棱铅笔防止滚动了,画直线,其实那时候活都粗,而且老师傅要画线,其实说老实话墨斗更多,还有勒子,至少我当时见到的老师傅长短都用墨斗。扁铅笔划线均匀这些还是后面才发现的,把铅笔芯加工扁了。说老实话,铅笔的作用太大了,当时的加工环境的不稳定,像我母亲当时学徒的老师傅,就是一个木工篮子,就四处修东西。可俗话说得好,好记性还不如烂笔头呢,最好的解释来说,最早的扁铅笔,其实还是容易放。
4 g. F; M% L( N那时候的老师傅,铅笔不能离手。又不能放到兜里,那时候的衣服,胸前都有两个兜,但你不管锯子锯还是刨子刮料,都特别容易断。所以大部分人就要放到耳朵上。但有人是招风耳,就不好夹,你扁的圆的都没法夹,我就是招风耳。但那时候男人特别流行帽子,像我爷爷就是带那种解放帽、毡帽,有的往帽檐一放,有的就放到帽子下面和头皮夹一起。有眼镜的甚至就和眼镜腿夹一起,这时候扁的铅笔就更好夹。当初的木工师傅,有了这个帽子,帽子下面甚至夹着3、4根铅笔。我印象很深的一个伯伯,长的铅笔,在帽子右边夹着,用的短的铅笔夹在左边,很短了都舍不得扔,再来一个红蓝铅笔再夹一根,抽着烟看着帽子下面的铅笔,特逗。5 x1 R9 i, M M1 S' m
3 m* ]7 x, U; X2 J' t( U4 Z. |8 f
解放帽:1 J: n$ ?3 S, O' c
6 ^# N3 l; ]6 Q% ~- l" x0 O% t
8 ^# f! t2 C: O0 V% O3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