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08-5-10 15: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楼 的帖子
以前对关于爱好与职业对立与统一的计论的帖子已有不少,在此不再赘述了。
) E& _: Q3 d. F$ w在下并不反对爱好商业化,但是大多数的最终结果是会对这爱好逐渐失去兴趣,因为在木工行业里能按自已的设想去成功地实现商品化的人少之又少。爱好是充满个性化的,相信每个木友各自的喜好都不尽相同,真正热爱木工的爱好者的眼光和观点对当今满目都是流水线生产,千编一律的工业化痕迹的家具产品能引起共鸣的相信只是少数,一些具美观、实用耐用、艺术内涵的高端产品固然颇具吸引力,然而高昂的价线不是每个爱好者能消费得起的,因此民间的大批DIYER应运而生,而且恐怕支撑起传统木工技术的半壁江山。一个木业生产者首先考虑的是自已的经济实力,再以其定位相适应的市场和产品层次,继而要考虑如何根据市场价格去组织材料和生产工艺………,成本、利润已是你最关心的问题,什么我只喜欢实木不喜欢板式、只喜欢榫卯不喜欢胶水和钉钉、只喜欢硬木不喜欢………..等等在你仅是爱者身份时的一些个性化喜好、美好愿望等统统都要抛诸脑后,彻底洗脑!为立足市场、为生存你会不择手段,我在10楼帖子所说的非正常经营手段用上几招那是不足为怪之事了。某些成功人士为什么在拥有巨大财富之后非常热衷于一些慈善公益活动?这里就不多说了。
: R y" X2 ]6 W2 Z) b W4 z为什么不少人对计划经济时期的产品、甚至是古董产品津津乐道?一把上海华生风扇用三十年仍可运转,可能只是因为式样太陈旧才弃之不用、一把八十年代产的钻石吊扇用了二十年品质依然保持原样,呵呵!近十年间我的数把“现代”风扇使用寿命统统不到五年!一件廉价压塑板家具只用两年即“皮开肉绽”;而一件老家具经几十年甚至数代人使用至今还在使用的比比皆是,不能说过去的技术比现在先进,只是因为过去没有过多的市场恶性竞争,没有过多的商业约束,因而造就商品的高技术工艺含量。可以说中国现时大多数产品只考虑多、快、省,而恰恰缺了一个“好”字,中国货给人的印象仅仅是廉价的代名词,技术含量日渐式微,悲哀啊!( S/ W7 M% x4 A, w" s# `7 U$ c
技术的发展必须有赖于经济基础,为什么有艺术才华的歌手总爱往军政、总政、海政等文艺团体钻?只因这些团体的经济来源并不依赖商业收入,商业化相对于自负盈亏的地方文艺团体淡了许多,换言之,并不在乎经济效益,有一个能专心研究学术的环境和发展自我艺术水平的土壤。- \, s6 V' h% I, a. {' a# o
没有做过统计,但无可否认的是:木工行业里热爱木工技术的只是小数;热爱木工技术并不是以此为生的是大多数。8 X: s3 \ o3 _
由衷地说,老李和小贝能支撑商业味颇为淡薄的网站论坛的确是难能可贵。
* v! `' A- e }- C; ~5 o" V* z3 S6 F# M5 c* r7 C
[ 本帖最后由 xshhh 于 2008-5-10 15:25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