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木工-好尚品

标题: 这些即将失传的木工手艺 [打印本页]

作者: 鱼翔木友之家    时间: 2016-6-13 22:07
标题: 这些即将失传的木工手艺
随着现代化程度的迅速提高,目前很多国家中传统意义的木匠已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的木材加工设备,各种木制品越来越趋向于加工的简单化。

在传统木匠工艺中,根本没有钉子和粘合计等,完全是靠各种楔形嵌套。水平高的匠人制作出来的木制品其精度要远远超过机器加工。结合部不仅可以保证强度,甚至连水也透不过去。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即将失传的木工手艺,让我一起来看看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吧!
[attach]3467950[/attach]

挤楔(台词)

楔是一种-头宽厚,一头窄薄的三角型木片,将其打入榫卯之间,使二者结合严密,榫卯结合时,榫的尺寸要小于眼,二者之间的缝隙则须由挤楔备严,以使之坚固。挤楔兼有调整部件相关位置的作用。

[attach]3467951[/attach]

半榫破头楔(台词)

破头楔用在半榫之内,易入难出。破头楔一旦在半眼的卯里撑开后,榫头将很难再退出,是一种没有可逆性的独特而坚固的结构,最适宜用在像抽屉桌桌面下的矮老等悬垂而负重的部件上。这种作法不常使用,因为它没法修复,被称为“绝户活”。

[attach]3467952[/attach]

圈口穿销

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结构,做工十分讲究,明代黄花梨万历柜及圈椅上应用,可作鉴定断代的依据。

[attach]3467953[/attach]

苏做半榫用钉

中国古典家具发展到了明清之际,除部分民间家具外,大部分宫家具及城市高档家具均采用了南洋的硬质木料,外表经水磨汤蜡处理,非常华美。而内部则处理成半榫、闷钉、抄手榫等形式,保存外观的纹理齐整、线条顺畅。

[attach]3467954[/attach]

修理断腿的钉


在北京的旧家具行,修理那些不散架的家具或断损的家具时,往往首先使用“三簧钻”打开原有的旧钉、或者开孔打入新钉,以恢复原有面貌。“三簧钻”是北京匠师特制的一种钻具。

[attach]3467955[/attach]

透销


是在栽销的基础上,使销子延长并通透于其一板材的中心,多见于大型的铁力、紫檀等床案厚重的牙板与大边的拍合,十分坚固。

[attach]3467956[/attach]

桌挂销


亦称偏口挂销。这种挂销是明清硬木桌类家具腿部与牙板结合部必用的结构。其牢固程度高,不会丢失,配合“抱肓榫”,有较强的抗扭力。桌挂销有定位准确、可反复拆装、越打越严的特点,便于长途运输,是苏、广及宫廷造办处硬木桌子上必用的销子。

[attach]3467957[/attach]

插销


镜框、玻璃灯笼、碧纱橱等多见用这种销法,制做要求精致,起线并暗藏于线条之中。



[attach]3467958[/attach]

破头楔


通常是在透榫端部的靠近外侧的适当位置,预先锯开楔口,待榫入卯后,再备入楔子,使榫头体积加大。此楔口也可以临备楔前用凿子刻开。常用在攒边的桌面、椅面、床面的四角等结构部位的透榫上。

[attach]3467959[/attach]

钉销


“钉”,是指竹钉,不是铁钉。在中国古典家具当中,除西北干燥地区偶见用铁钉外,其它地区极少以铁为钉。用铁钉是中国古典家具工艺上之大忌。竹钉断面多为圆形,间或也有方形。“销”,是指两顺向木材间用于管束其相关位置的小木块。管而不死,可拆卸活动。

[attach]3467960[/attach]

大进小出楔


是在半楔的基础上,用较壮而规整的木楔穿透家具表层将半榫备牢,省工省料,既美观又坚固。这种楔一般用在两层材料不一致的家具之上。也可用在断损的榫的修复上使用。

[attach]3467961[/attach]

栽销

是在两顺向木材之间凿眼垂直栽上的薄方木片,以联结固定二者间的位置。如在桌面心板之间,床牙板与大边之间等等。

[attach]3467962[/attach]

穿销

穿销是在栽销的基础上延长其一端,使其贯穿于牙板的内铡,一般穿销通常有梯形的角度,边沿有燕尾形的榫口,可在增强部件强度的同时,管束其干缩湿涨的方向,使二木永远贴紧。

[attach]3467963[/attach]

走马销

“走马”源于古建术语“走马板”,是活动自由的意思。走马销是栽销的一种,即在两顺材之间,用燕尾状栽销连接,其巧妙的结构,可使二都既紧密结合,又可拆卸自如,所以又名“仙人脱靴”。是罗汉床围板、太师椅扶手上最常见的方便用销。
[attach]3467965[/attach]





作者: 老涩    时间: 2016-6-13 22:16
已收藏,慢慢学习,感谢楼主分享。
作者: laohe123    时间: 2016-6-13 22:40
收藏了,学习,谢谢楼主分享!听说古代也有粘合剂的,不知道有没有

作者: 茶叶花    时间: 2016-6-13 23:33
收下了~~楼主发图辛苦了!!谢谢!
作者: 大风镐    时间: 2016-6-14 05:06
收藏了,多谢分享!
作者: 老吴NO1    时间: 2016-6-14 05:57
收藏了,谢谢分享!
作者: 胡滨    时间: 2016-6-14 07:43
很多工艺属于补救工艺啊,是学艺不精使用的,至于手工精度大于机械,这个好像没啥依据
作者: pbch    时间: 2016-6-14 08:20
收藏了,多谢分享。
作者: liao4091    时间: 2016-6-14 08:25
前段时间看微信上的一个文章.是日本建筑师坂茂在瑞典建了媒体大厦(中国风的建筑).内部结构全是木质榫卯,很精致,起源于中国的精致手工艺在日本被一代代传承改进称为“ 河合继手”现在很多老外提起榫卯结构 都会想到日本古建筑而不是中国,慢慢的这些技术在中国找不到了
作者: lem    时间: 2016-6-14 09: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智如来    时间: 2016-6-14 09:04

作者: aishine    时间: 2016-6-14 09:24
已收藏,慢慢学习,感谢楼主分享。
作者: 西夷归汉    时间: 2016-6-14 10:17
已收藏,感谢楼主分享。
作者: 请更换用户名    时间: 2016-6-14 10:32

仰望高端玩家
作者: 请更换用户名    时间: 2016-6-14 10:36
[attach]3468990[/attach]

作者: 戴家大院    时间: 2016-6-14 10:45
过于追求完美和省事简单,把师傅的技艺全部忘记了,传统的东西也忘记了
作者: MOTOG    时间: 2016-6-14 12:09
估计失传不了,大量的古典家具厂,小作坊,还有爱好者都在制作钻研。
作者: jinzijiang    时间: 2016-6-14 12:28
那个半榫破头楔敲了应该木料开裂的几率比较打

作者: 壁上观    时间: 2016-6-14 12:37

已收藏,慢慢学习,感谢楼主分享。
作者: jusslandliszt    时间: 2016-6-14 12:43
既然是专题贴 我就挑挑刺吧,其他基本赞同,水平高的匠人制作出来的木制品其精度要远远超过机器加工 这个不太赞同,机器加工的木材是精确度最高的 就像cnc一样,全部雕出来的都一个样 所以就因为太精细了 所以死,人手做的 就是在乎那种方寸之间的和谐 也许数字测量是不精确 但是却看不出来 有一种圆润和谐在,这才是手工的美的地方,而且做木头还不需要那种金属加工一样的,手工木工就是讲求差不多的感觉,手感最重要。
作者: hongsenlin    时间: 2016-6-14 12:50
收藏了,多谢分享
作者: l773153368    时间: 2016-6-14 14:14
已收藏,慢慢学习,感谢楼主分享。
作者: ajuan2005    时间: 2016-6-14 14:44
好帖收藏!
作者: wrj1984    时间: 2016-6-14 16:04
结构真好

作者: 网事如烟1973    时间: 2016-6-14 17:48
留记号方便学习
作者: 阴天417    时间: 2016-6-14 17:52
仰望高端玩家
作者: 小奥讲湖    时间: 2016-6-14 17:56
感谢楼主分享
作者: 六点    时间: 2016-6-14 19:08
已收藏,慢慢学习,感谢楼主分享。
作者: 13923113112    时间: 2016-6-14 19:32
话说的太绝对了,手艺精巧,构思奇妙是有的,但要说手工的精度比机器还高,那是有点言过其实了
作者: 1935755498    时间: 2016-6-14 20:12

作者: zjjzzg    时间: 2016-6-14 21:48
很不错
作者: sztlxxljz    时间: 2016-6-14 22:37


作者: ixyzt    时间: 2016-6-14 22:41
红木家具制作还是广泛保留着这些国粹的
作者: 蜂鸟1    时间: 2016-6-14 23:32
已收藏,慢慢学习,感谢楼主分享。

作者: 白石道人    时间: 2016-6-15 11:19
长知识了!谢谢!!
作者: sjg665    时间: 2016-6-15 15:12
liao4091 发表于 2016-6-14 08:25
前段时间看微信上的一个文章.是日本建筑师坂茂在瑞典建了媒体大厦(中国风的建筑).内部结构全是木质榫卯, ...

怎么会找不到呢,去看看孔庙(初建于公元前478年)吧。。。再去看看日本历史

作者: zhangxy168    时间: 2016-6-15 15:35
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wjl992006    时间: 2016-6-16 07:46
慢慢学习
作者: LHBYYLWX    时间: 2016-6-16 08:55
liao4091 发表于 2016-6-14 00:25
前段时间看微信上的一个文章.是日本建筑师坂茂在瑞典建了媒体大厦(中国风的建筑).内部结构全是木质榫卯, ...

这只能说明这些外国人不知道中国历史,连日本都承认他们的很多传统根源在中国;社会在发展,新材料新科技不断涌现,如果老拘泥于传统手艺不发展是不行的,没有现代科技手段传统手艺,几百层的高楼是盖不出来的。何况传统木匠手艺所需的资源也是稀缺的,如果大力普及,人人用红木家具,几亿人口的需求会毁灭多少森林大树?环境会大毁,如同《阿房宫赋》所述:“阿房出,蜀山兀,,,”,先秦盖个阿方宫,把四川的山都砍伐秃了。所以现在红木家具非常贵是有道理的,没必要人人都用的起红木家具的,感谢有钱人支持购买红木家具,让传统木艺有了存留发展。

作者: 被气死的小猪    时间: 2016-6-16 09:02
长知识了
作者: gem    时间: 2016-6-16 11:32
首先谢谢楼主提供这么好的教程,但是,我想说“水平高的匠人制作出来的木制品其精度要远远超过机器加工”这句话,我不赞同。。时代在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的精度那绝对是人所不能比的,要说机械缺点什么,那就是感知及应变罢了。。
作者: gaoxy999    时间: 2016-6-16 12:27
传统工艺被淘汰是必然,因为太慢了。至于精度,现代木工的精度也很高,不比传统的差。指接板的缝水可以进吗?这还是大批量生产呢。不要迷恋传统木工,各有各的场合而已。
作者: SawakitaEiji    时间: 2016-6-16 12:45
透俏

作者: zhengjing    时间: 2016-6-16 13:29
要继承和发扬。
作者: 北斗金星    时间: 2016-6-16 16:41
每次看都有一点心得.
作者: gszgj    时间: 2016-6-16 16:55
这些技术应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来。
作者: liu5xiu    时间: 2016-6-16 18:14
长知识了
作者: 风轻云淡7    时间: 2016-6-17 02:35
高手在民间。
作者: qifu_1218    时间: 2016-6-17 03:59
好东西!
作者: 木叉哥    时间: 2016-6-17 07:39
太棒了!学习了!
作者: 黑马哥    时间: 2016-6-17 07:52
拯救传统手工艺~木友有责~~
作者: yuyunf163    时间: 2016-6-17 08:28
好东西,收藏了
作者: 258606185    时间: 2016-6-17 08:55
还记得小时候,木匠拿大刨子刨木头只用眼睛吊线,我们小屁孩围边上捡刨花玩。大师傅有时候也玩兴上来,一刨倒底刨出最长的刨花, 奖励给一个小屁孩。
作者: yiwuyongchu    时间: 2016-6-17 11:31
很好!

作者: xezjr    时间: 2016-6-17 12:22
值得赞赏的  好
作者: zsg5197    时间: 2016-6-17 13:44
谢谢分享!!
作者: pandafrank    时间: 2016-6-17 15:52
收藏 谢谢分享
作者: 核桃树    时间: 2016-6-17 19:58
这些传统的结构能用几代人。
作者: 向往的刀木工程    时间: 2016-6-17 20:10
收藏了,中国木文化
作者: 巴川人家    时间: 2016-6-17 22:20
学习了
作者: yike200300    时间: 2016-6-18 02:15
已收藏,慢慢学习

作者: 壁上观    时间: 2016-6-18 08:41
感谢楼主分享
作者: kaychoulvb    时间: 2016-6-18 11:39
传统技艺也不是都好,选择性保留吧。真正需要传承的应该是工匠精神。
作者: 41558066    时间: 2016-6-18 21:24
本帖最后由 41558066 于 2016-6-18 21:31 编辑

这个坟我挖定了
不止现在挖,以后不定期来上那么一铲
LZ如果能补充完整,并全部整理过来就更好了



作者: 小飞来拜师    时间: 2016-6-18 22:44
感谢 如果有动态图就更好了
作者: rightzhang    时间: 2016-6-19 16:30
牛BBBBBBBBBBBBBBBBBB
作者: 1195085253    时间: 2016-6-19 18:28
老东西就是好啊!靠大家发扬光大。
作者: 王大仙    时间: 2016-6-20 12:52
谢谢分享
作者: 投机符号    时间: 2018-1-24 18:31
谢谢分享!
作者: mingdm    时间: 2018-8-5 13:28
这些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欢迎光临 学木工-好尚品 (https://mgm1.diy.cc/)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