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学木工-好尚品 返回首页

木头玩雕的个人空间 https://mgm1.diy.cc/?7582911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转自朱寅年关于木匠的一篇文章

热度 1已有 885 次阅读2013-11-29 10:30

有一天,在街上看到一家小店,精致的店面挂着一块木块牌子,上面刻着绿色的三个字:谭木匠。这家店专门卖纯木制的木梳,虽然牌子上的字直而硬,但木匠那两个字,给我很温馨的感觉。

    小时候,我最早佩服的行业是木匠。

那时家里请木匠到家里做家具,一做就是十多天。那两个木匠满口外地口音,炎热夏天,他俩只穿着大短裤光着膀子刨板锯木的,被我们几个还没到上学年龄的调皮孩子,偷偷作弄了好多次,惹得他们呜哩哇啦地吼个不停。

我们还趁隙摆弄他们的墨斗、刨子什么的,往往惹来他们更大的不满。心里觉得他们太小气,拿那些工具当宝贝一样。

他们的手艺还真不赖,椅子、写字台、碗柜,以及那个高高大大的装被褥衣物的柜子,涂着红黄等不同的颜色,那时看是真漂亮。三十多年过去了,那些家具竟然还在用着。

那两个光着膀子的木匠,那时在我内心里简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梦想着自己将来如果也能做个木匠该多好啊。

从那以后,下雨天用泥巴捏那些造型各异的家具,成了我整个小学期间都在玩的游戏。

等大学毕业后,成家立业,买房装修后,到家具城买家具,才突然发现,现在的家具不但更好看了,而且价格高得惊人。觉得木匠这个行业确实越来越红火了。

据说他们的工具早已经鸟枪换炮了,不知道那些墨斗、刨子、大锯什么的,是不是都扔掉了。

木匠是个古老的行业,几乎在人类知道怎么做工具,怎么盖简易房屋时,这个行业就不知不觉地产生了。

读大学时,记得我们的一位古典文学老师甚至撰文提出,在人类青铜时代之前,应该还存在过一个木器时代,这个观点据说曾引起过关注。

我很赞同这个观点,觉得在人类发现和使用金属之前,在原始森林遍布的时代,以木做器,肯定是当时的主流,就象现在的主流文化一样,谁也离不开。

那个时代,木匠职业也许是与猎人职业并驾齐驱的,那时的建筑业,肯定是木匠的天下,如果没木匠,还哪有什么建筑业呀。

传统的史学观点认为手工业是从农业中渐渐分离出来的。可是,在打猎为生的木器时代,木匠这种手工业类型,还真可能是先于农业的呢。

 注:我觉得什么时代主要指的是生产工具,比如在农耕,狩猎,畜牧,渔业,采集等生产活动中,还是以石器和后来的铁器,青铜器等金属为主,木器是辅助的材料,是在人类有户外狩猎渔牧进入建筑物内的时候,比如卧具,桌椅板凳柜子箱子盒子等生活起居用具的主要材料。

墨斗,斧子,锯子,凿子,木刨,锤子等等都还在用,并且离不开。只是又多了好多电动的半机器半手工的工具,比如抛光机,线锯机,电钻,锣机,电锯,车床等工具设施。但是基本功和基本工具还是基础。达芬奇家具应该是一个心理研究机构派生出的一个营销机构,不是木匠的范围。

 古代木匠做家具,做房屋木饰非常用心,很讲究艺术性,会根据木材质地而因材施斧。

看看现在还能够看到的明清家具吧,多么有品位。以致现在很多收藏家慷慨倾囊,收藏出手于古代木匠的家具古董,很多人购买家具也青目传统模式的,令家具行业的仿古风越来越旺。

有一个我们特别耳熟的成语叫“巧夺天工”,这个词过去几乎都是形容那些身怀绝技的民间匠人的。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鲁国出了个有名的木匠,那就是公输般,后人称之为鲁班。有意思的是,小学学语文课文时,知道这个著名木匠,一次手被草拉出血后,发明了锯。从那以后直到上高中,我还一直以为他姓鲁呢。

据说,公输般心灵手巧,造出过木马车,比《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造的运粮木马可早了几个世纪呢。造出的木鸟能在天上飞三天不落(汉语有时很吊诡,说飞三天不落,与说成飞三天才落下,竟然是一个意思)。

但有人对他不屑一顾地说:这还不如一只车销子有用呢。

车销子就是马车轮子上的木钉。

讽刺公输般的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他的老乡、墨家创始人墨子。

墨子是个和平布道者,同时也是个实用主义者。

公输般很不高兴,扔出一句:有本事你也造一个呀。

墨子于是回家研究了三年,造了一只木鸢,也在天上飞了三日。他的弟子很敬佩,但他却将那个木鸢扔弃了。

墨子告诉公输般,木匠做的东西,有利于人的称为巧,无利于人的只能叫作拙。

这个故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反正公输般和墨子成了纠缠不休的老对手。

公输般不但能为国王建宫殿,还能在战争岁月里,造出“钩”和“拒”之类的。“钩”可以钩住想要逃走的敌船,“拒”则能够顶住想要靠近的敌船。

最令人关注的是,公输般为楚国研制出了攻城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即“云梯”。就象美国打伊拉克顺便试验一下新研制的武器那样,楚国准备用它打一下宋国,看看云梯的使用效果。

主张“非攻”的和平主义者墨子听说了,立刻从齐国动身,走了十天十夜,来到楚国会会公输般。木匠和人家辩士争论道义,肯定是打死也说不过人家的。

墨子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可楚惠王仍不甘心。于是,墨子与公输般用皮带在桌上围作城池,用木片作兵器,进行模拟攻守演示。公输般九次运用不同的攻城器械,九次都被墨子抵御住了。最后不甘心地对墨子说:“我已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但我不会说的。”

墨子对楚惠王说:“公输般的意思,不过是想把我杀掉。他以为杀了我就无人能抵挡他的攻城器械了。但他不知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拿着我做的守城工具,在宋国等候楚军了。杀掉我又有何用?”这一下,才使楚惠王只好罢手。

墨子事后肯定长出了一口气。由此也可见,公输般的技术确实厉害。

科学是双刃剑,就看它用在哪里了。

木匠这个行业,后来还分离出石匠、泥瓦匠之类的。公输般作为木匠的祖师爷,后来也就被奉为木匠、石匠、泥瓦匠的共同祖师。

今天,无论建筑业怎样机械化,还是都离不开木匠这工种。

 注:鲁班和墨子是自然科学的两面性和平衡性,从来是一物降一物,可是古人做家具真的和孔子教书一样,因材施教,树皮,树根,树心材料用于不同的地方,所以说一个木匠也是是一个知人善任,知木善用的教育家。春天做什么,秋季做什么,什么材料做什么,皮胶的使用,一颗钉子的作用,一个平面的修正等等,真的是一个技术活。

 古代历史笔记以及文言小说里,关于匠人制造奇器的内容有很多,看到那些文字,不由的让人感叹。

可惜的是,作为工程技术专家,那些巧木匠不是象公输般那样给国王造武器,就是给国王造玩具。

唐代的《纪闻》里有一篇写木工高手马待封的故事。

说唐玄宗时,马待封给宫里修理车马。这个人懂得各种机关技艺。他给皇后制作了一座梳妆台,中间是镜台,台下两层,都安装上门。

皇后要梳洗打扮时,打开装镜的匣子后,台下的门自动打开,一位木制妇人手里拿着梳洗用的毛巾、梳篦等走出来。皇后接过这些东西后,木妇人又回到门里。

其它如涂面脂、定妆粉、描眉笔、髻花等一切用物,都由木妇人自动送给皇后。都送完了,木妇人又回到镜台里面,门也自动地关闭好。

马待封还给皇帝制作了一个酒山。酒山坐落在一只圆盘中,高约三尺,山峰制作得非常特异绝妙。圆盘直径四尺五寸,盘下有一只大龟承托着,所有的机关都在大龟的腹中。

酒山中间是空的,可盛酒三斗。围绕着酒山的是酒池,池外还有山围着。酒池中生有荷花,里面盛上肉脯,肉酱及各种下酒的珍蔬水果。酒山南侧山腰处有一条龙,藏身在山中。龙口张开,就可以吐出酒来。

龙口下边的大荷叶上面放有酒杯,四周都有这样的酒杯。虽然有时将酒吐在酒池中了,但是酒池内有暗穴,可以将池中的酒引流到酒山中。

龙口吐酒到酒杯里,达到八分满就不吐了,饮酒的人可立即取杯饮酒。

如果有人喝得较慢,酒山顶上有双层阁楼。阁门自动打开,有催酒的机器人穿衣戴帽,手里拿着板子,从里面走出来。

于是,将酒杯重新放在大荷叶上,让龙口重新给它斟满酒,酒使才自动回到双层阁楼中。阁门随即自动关闭。

如果还有人喝慢了,酒使就又出来监督。这样,一直到酒宴结束,不会出现半点差错。

真是创意纷呈,让人叹为观止。

清人张潮的《虞初新志》里有编有一篇《黄履庄小传》。那位黄履庄更是了得,他七八岁时就背着塾师,私下里偷拿木匠们的刀锥,凿出一个长仅寸许的木人,放到桌上竟然能自动行走,手足都能自动。简直就是一个木制的机器人!

黄履庄后来做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比如,做木狗能汪汪地看家护院;做木鸟,放到竹笼里,还能跳舞飞动,鸣叫声如画眉一般;作水器,水能从下向上射出如线,高五六尺。

作者还在文中把黄履庄所做的一些重要奇器列了个清单,看那名目繁多构思奇异的奇器目录,简直会让人惊呼:木工奇才,民间确有高人!

看看那个清单都有什么东西:

验器:验冷热器、验燥湿器;

各种镜子:千里镜、取火镜、临画镜、取水镜、显微镜、多物镜、瑞光镜(冬月人坐光中,遍体生温,如在太阳之下);

  各种画:远视画、旁视画、镜中画、管窥镜画、上下画、三面画;

各种玩器:自动戏、真画(人物鸟兽,皆能自动,与真无二)、灯衢(小屋一间,内悬灯数盏,人入其中,如至通衢大市)、自行驱暑扇、木人掌扇

各种水器:龙尾车(一人能转多车,灌田最便)、一线泉、柳枝泉(水上射复下,如柳枝)、山鸟鸣、鸾凤吟(声如鸾凤)、报时水、瀑布水;

造器之器:方圆规矩、就小画大规矩、就大画小规矩、画八角六角规矩、造诸镜规矩、造法条器(法条即发条)。

中国古代工匠,让人五体投地。

不知道今天的木匠们,还能有如此想象力和创造热情了吗?

注: 我们知道的汉高祖智退匈奴是一个木人起了作用,诸葛亮的木牛流马,还有我们学过的那个《核舟记》那个王叔远是否和木匠皇帝也有些关系,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这是一门艺术,只是比不上现在的人体艺术而已。

在一个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年代里,克隆和山寨成了主旋律,这些匠人也就越来越少了。

                  

一块块形状各异的木头,经过木工的裁定雕琢,最终能够造出实用有好看的器具。木工,可以说是一个激发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行业。

也许正因为如此,才吸引很多人去学它,以之为终生事业。

这不,连皇帝都迷上了。

那就是历史上被称为“木匠皇帝”的明熹宗。

作为和尚出身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做梦也不会想到,他的后代子孙还有把木匠作为第一职业,当皇帝却成了副业。如果他老人家能从棺材里爬出来,肯定会先给不肖子孙朱由校几个大耳光的。

在木匠史上,除了鲁班,也许明熹宗朱由校是第二个有名的木匠了。

朱由校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爹,算是明朝倒数第二个皇帝。他当政时,可谓内忧外患,外有后金大兵的侵扰,内有各地农民的叛乱狂潮。

朱由校这辈子没读过什么书,所以才有机会做个木匠。

皇帝的儿子竟然缺少受教育的机会,真是奇闻。

说来话长。

朱由校的爷爷万历皇帝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长达四十八年。但是他没有处理好立太子的问题。

万历皇帝为了立太子的问题,作为皇帝,他长期与大臣们掰手腕。大臣们希望立长子朱常洛,而万历皇帝最宠爱的郑贵妃,所以一心想立郑贵妃为他生的第三子朱常洵。

和大臣们僵持不下,万历皇帝心里十分不满,便长期不上朝。史学家们普遍认为,明朝灭亡万历皇帝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最后,大臣们得胜了,长子朱常洛最终当了皇帝。(谁说皇帝权力没有限制啊)

但朱常洛才当了一个月,龙椅还没坐热乎,就因为谜团重重的“红丸案”而暴死,这位明光宗也就成了明朝在位最短的皇帝。

就因为父亲朱常洛太子命运的反复周折,才影响了朱由校的教育问题。

就象《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所说的那样,“拜他父亲所赐,几十年来躲躲藏藏,提心吊胆,儿子的教育是一点没管,所以朱由校小朋友不怎么读书,却很喜欢做木匠,常年钻研木工技巧。”

“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这位时间7年,死时才23岁。

在位期间由太监魏忠贤把持朝政,把国家搞得一团糟。

当皇帝有个业余爱好,也无可厚非。要知道,木匠在欧美很多国家,都被视什么人都可以干的工作,包括那些上等人。

但问题是,皇帝不能把爱好当主业去干。

正象南唐后主李煜最适合做词人、宋徽宗赵佶最适合做书法家一样,明熹宗朱由校最适合做木匠,而不是皇帝。但做皇帝这个特殊职业,确实使朱由校在木匠领域暴得大名。

朱由校确实有木匠天份,在木匠活上技艺十分高超。据说,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都能够做出来。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都相当有艺术水平。“虽巧匠,不能过焉。”(《先拨志》

史书记载,明代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用料多,样式也普通。而明熹宗自己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也许,折叠床是他发明的呢。

据说,他也做过小木人,男女老少,各有神态,五官四肢,无不备具,动作也惟妙惟肖。他还派太监拿到市面上出售,人们都以重价购买,这更让他兴趣大增,干木匠活甚至干到后半夜。做出了大量有意思的玩意。

朱木匠做活不是为了谋生赚钱,而是他的娱乐活动。

玩物丧志,遗祸国家万民。朱木匠真该早早让贤给有文化素质的弟弟朱由检,否则也不会让勤政的崇祯帝面对烂摊子而无从下手,最后亡国了事。

要当木匠,就好好当木匠,别去弄自己不擅长的事去干。

2005年,“王木匠”成了中国网络上的一个热词。就是那位做木匠的王细牛,放着木匠不好好干,自称港商,忽悠呼和浩特市政府,说要给人家盖高169米的“西北第一高楼”,结果呼市把刚建成四年的市公安局11层大楼都炸掉了。在宁夏、内蒙古呼和浩特,这个王木匠骗了17亿元,最终锒铛入狱。

木匠是手艺活,必须得低下头来,心无旁骛地干才行呢。

 注:尽管人不是东西,任何人和东西还是有相似的地方,放错了位置,就是废物,是垃圾,放对了地方是人才,是宝贝木匠是一个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标准结合的行业,木匠是个技术活,忽悠不得。王木匠可以做一个招商办的,或者做一个演员就很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语言技巧。还是要有一些分工吧:比如人家铁道部虽然要钱,但是以要命为主要专业,红十字会虽然也要命,但是以要钱为主要专业,二者共同之处就是不要脸,都有垄断性,都不透明,相似而不同,

 听人说,木匠这行还有令人感到诡秘的伎俩呢。

如果雇主在工钱上、伙食招待以及言语上得罪木匠,就会遭到心理阴暗的木匠报复。据说是一种巫术,一般被称为“厌胜”。《辞海》解释,“厌胜”是古代方士的一种巫术,谓能以诅咒制服人或物。

会做些手脚害人的。比如偷偷在房梁上、门框窗框里,塞上他们特制的小斧头、纸剪的小白人之类的。据说这会让人家全家闹毛病,甚至遭灾死人的。

这不一定是真的,但听了让人对工匠敬而畏之。

在书市上非常畅销的《鬼吹灯》一书里,也有这方面的描述,而且就其由来做了介绍。

这本书上说,《鲁班经》曾记述了六种有关阳宅的镇物,有山海镇、石敢当、八卦太极图、门前镜、一善牌、影壁。民间各地还有许多房宅下镇物的习俗。

“镇物”就是人们用来趋吉避凶,转祸为福的。可是,随之也出现了下镇物害人的勾当。

相传中国古代木匠几乎都会此种巫术,方法也相当简便,主要是在盖房子时,暗将符篆或致殃之物藏入房内,使房主得祸。

《鬼吹灯》还举了一些历史记载故事。

《琐事间录》记载,泥工木匠“每为人家修造,暗下镇物,吉凶莫定也。”虽然方法简便易行,但却很灵验。据载有蔡氏一家三代都以吐血身亡,后在屋地下掘得一竹片,上面画有一人,口中红点累累,原是木匠当初放入的。

《西墅杂记》中有数条木匠厌胜之事:一房主造好新屋后,每夜必闻家中有角力声,感到奇怪,后来把房子拆卖,见梁间有木刻两人,披头散发在打架,才知道是木匠厌胜。又常熟某人建一新屋,其后生女多不贞,连着二三代都如此,后在屋椽间发现木人,为一女子与三四男勾引淫秽,急忙去掉,此家才开始清白。

《右仙台笔记》中说,有一个木匠因主人招待不周,遂将吃剩下的油条埋于户限之下,湖北一带称吊死者为“吃油条”。果然新屋造好不久,房主妻子吊死户限上方。

据说最阴毒的就是在房后门前埋物件,被下的人家灾祸不段,难有翻身。但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埋在地下的镇物由于地风,地水的原因,时间长了会窜,而且一般都是窜回下的这家,祸害这家的后人,这样损人缺德的勾当,早晚要报,先人下了后人遭殃。

早年间,还有个木匠厌胜的笑话,说一财主为人刻薄吝啬,起新房时对木匠招待不周,若了木匠嫉恨,正房起好后,那木匠便在门上暗刻一小人,手拿一铁铲做外扬状,意为散财,想让财主破财。等修院门的时候,财主又换了一位木匠,还是没招待好,这木匠更是歹毒,在院门上也暗刻一小人做射箭状,意为夺命,想射死财主一家。等房子起好后,过了很多年,这财主家是越来越旺,大有富可抵国只态,皇上就暗派人去探这家风水,一看之下才明白,感情是这两位木匠的功劳,一小人扬财欲出,一小人射箭拦门,那个一扬,这个就射,搞的财不得出,越聚越多,真是富的稀里糊涂。

    但愿《鬼吹灯》里的这些描述都是假的,否则,木匠的形象就太恶劣了。

    现在,各行各业不讲职业道德的越来越多,木匠行业也难免随波逐流。常听到装修房子的朋友抱怨,装修的瓦工木匠偷工减料,做活不认真,还漫天要价。

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故事:

说有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雇主很感谢他服务多年,问他能不能再建最后一栋房子。木匠答应了。

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了,干活马马虎虎,偷工减料,用劣质的材料随随便便地把房子盖好了。

完工以后,雇主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地说:“房子归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木匠惊呆了。如果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建房子,他一定会用最优质的建材、最高明的技术,然而现在呢,却建成了“豆腐渣工程”!可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最后,作者感慨说,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这个木匠;再也没有比“我只是为别人在工作”这种观念更伤害我们自己的了。

是的,敬业、勤劳、有良心的匠人,才会建造出最稳固而美丽的社会。

 注:这里说的是职业道德的问题,你看人家王勇平,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不给党和国家添乱,不给书记总理添堵。这里不敢多说,涉及到职业道德问题。

我曾去过安徽休宁县,那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在那里,有一个民间机构创办的木工学校,以录取农村应届初中毕业生进行木匠技术培训,并给合格毕业生颁发自制的“匠士”学位而被广泛关注。

那所学校名叫德胜—鲁班(休宁)木工学校,是由总部设在江苏苏州的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出资创建的。而这家基金会,是由出生于安徽休宁的聂圣哲先生出资成立的。

聂圣哲曾到美国留学,学的是化学。回国后,他创办了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主要是制作盖别墅用的材料。聂圣哲靠赚富人的钱,去支持他实现一个梦想,那就是办公益性的平民教育事业。

申请成立了基金会后,2003年,聂圣哲就捐资200万元,与安徽休宁政府合作,创办了木工学校,学校通过自愿报名、教师面试、家庭访问、体格检查等程序,录取生长在农村的应届初中毕业生。聂圣哲希望通过办木工学校,帮助贫苦农民,把那些品质好又勤劳的孩子培养成有技术的自食其力的人才

这所学校主要教授中国传统木工技术,经过两年的学习和实训,将这些农民的孩子打造成品学兼优的木匠。

学校以敬业教育为核心,特别突出做人做事的教育。

让我感受颇深的,是木工学校的一条校训:“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

聂圣哲深知,对于朴实的乡村父老,让他们的后代通过掌握一门技术,不去投机取巧,而是勤劳本分地工作,获得一个美好的人生,是多么的宝贵和重要。

在木工学校,无论是教室还是食堂,到处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大标语:“不走捷径”、“我们不认为一个平庸的博士比一个敬业的木匠对社会更有贡献和更重要”、“职业地位均平等,敬业程度比高低”、“将来走向社会做一个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合格平民”……

两年后,当第一批学生毕业时,学校为每个合格的毕业生颁发“匠士”学位,媒体给予了关注。

当看到新闻报道的照片上,那些“匠士”们穿着学校自制的匠士服,戴着匠士帽,我感受到了木匠这个手艺健康生长下去的希望……

注:如果这样的事情都要作为新闻去看待的话,证明这个社会是多么的缺少这么一件事情,比如包青天,海瑞的故事可以说是妇孺皆知的,证明社会缺少海瑞和包黑子,现在社会还有一个倒挂现象,养猪的不如杀猪的,杀猪的不如卖肉的,卖肉的不如炒盘子的,炒盘子的不如品盘子的,我做一个东西100元,人家卖一个500元,大家都来贸易。我采矿要的是命,身体之痛,买个面包吃要的也是命,心痛。以前说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也是这么一个道理,那么多的庸俗低级无聊烧钱的电视电影被成为艺术来赚钱,来迷惑现代人,来麻木所有人,蒋筑英那样的人和电视剧电影有多少呢?拍一个还珠那种酷刑比过风声,到底琼瑶阿姨是宣传爱还是恨。由此看这样的学校是在是需要,是缺乏,可是市场导向就是到不到这里来,整天都是嫩模,是婚变,是疯狂英语,是新西方,现在好不容易重视汉语了,又是考试。

中国的教育该醒醒了。再昏着过,搬起来的石头就砸在自己的脚上。成了瘸子,甚至失血过多也会死亡。

再次致谢朱寅年先生,作为教育的眼光来写了我这个木工房做的一些事和要说的一些话。期待着你的新作和快乐,谢谢。

转自朱寅年关于木匠的一篇文章

有一天,在街上看到一家小店,精致的店面挂着一块木块牌子,上面刻着绿色的三个字:谭木匠。这家店专门卖纯木制的木梳,虽然牌子上的字直而硬,但木匠那两个字,给我很温馨的感觉。

    小时候,我最早佩服的行业是木匠。

那时家里请木匠到家里做家具,一做就是十多天。那两个木匠满口外地口音,炎热夏天,他俩只穿着大短裤光着膀子刨板锯木的,被我们几个还没到上学年龄的调皮孩子,偷偷作弄了好多次,惹得他们呜哩哇啦地吼个不停。

我们还趁隙摆弄他们的墨斗、刨子什么的,往往惹来他们更大的不满。心里觉得他们太小气,拿那些工具当宝贝一样。

他们的手艺还真不赖,椅子、写字台、碗柜,以及那个高高大大的装被褥衣物的柜子,涂着红黄等不同的颜色,那时看是真漂亮。三十多年过去了,那些家具竟然还在用着。

那两个光着膀子的木匠,那时在我内心里简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梦想着自己将来如果也能做个木匠该多好啊。

从那以后,下雨天用泥巴捏那些造型各异的家具,成了我整个小学期间都在玩的游戏。

等大学毕业后,成家立业,买房装修后,到家具城买家具,才突然发现,现在的家具不但更好看了,而且价格高得惊人。觉得木匠这个行业确实越来越红火了。

据说他们的工具早已经鸟枪换炮了,不知道那些墨斗、刨子、大锯什么的,是不是都扔掉了。

木匠是个古老的行业,几乎在人类知道怎么做工具,怎么盖简易房屋时,这个行业就不知不觉地产生了。

读大学时,记得我们的一位古典文学老师甚至撰文提出,在人类青铜时代之前,应该还存在过一个木器时代,这个观点据说曾引起过关注。

我很赞同这个观点,觉得在人类发现和使用金属之前,在原始森林遍布的时代,以木做器,肯定是当时的主流,就象现在的主流文化一样,谁也离不开。

那个时代,木匠职业也许是与猎人职业并驾齐驱的,那时的建筑业,肯定是木匠的天下,如果没木匠,还哪有什么建筑业呀。

传统的史学观点认为手工业是从农业中渐渐分离出来的。可是,在打猎为生的木器时代,木匠这种手工业类型,还真可能是先于农业的呢。

 注:我觉得什么时代主要指的是生产工具,比如在农耕,狩猎,畜牧,渔业,采集等生产活动中,还是以石器和后来的铁器,青铜器等金属为主,木器是辅助的材料,是在人类有户外狩猎渔牧进入建筑物内的时候,比如卧具,桌椅板凳柜子箱子盒子等生活起居用具的主要材料。

墨斗,斧子,锯子,凿子,木刨,锤子等等都还在用,并且离不开。只是又多了好多电动的半机器半手工的工具,比如抛光机,线锯机,电钻,锣机,电锯,车床等工具设施。但是基本功和基本工具还是基础。达芬奇家具应该是一个心理研究机构派生出的一个营销机构,不是木匠的范围。

 古代木匠做家具,做房屋木饰非常用心,很讲究艺术性,会根据木材质地而因材施斧。

看看现在还能够看到的明清家具吧,多么有品位。以致现在很多收藏家慷慨倾囊,收藏出手于古代木匠的家具古董,很多人购买家具也青目传统模式的,令家具行业的仿古风越来越旺。

有一个我们特别耳熟的成语叫“巧夺天工”,这个词过去几乎都是形容那些身怀绝技的民间匠人的。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鲁国出了个有名的木匠,那就是公输般,后人称之为鲁班。有意思的是,小学学语文课文时,知道这个著名木匠,一次手被草拉出血后,发明了锯。从那以后直到上高中,我还一直以为他姓鲁呢。

据说,公输般心灵手巧,造出过木马车,比《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造的运粮木马可早了几个世纪呢。造出的木鸟能在天上飞三天不落(汉语有时很吊诡,说飞三天不落,与说成飞三天才落下,竟然是一个意思)。

但有人对他不屑一顾地说:这还不如一只车销子有用呢。

车销子就是马车轮子上的木钉。

讽刺公输般的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他的老乡、墨家创始人墨子。

墨子是个和平布道者,同时也是个实用主义者。

公输般很不高兴,扔出一句:有本事你也造一个呀。

墨子于是回家研究了三年,造了一只木鸢,也在天上飞了三日。他的弟子很敬佩,但他却将那个木鸢扔弃了。

墨子告诉公输般,木匠做的东西,有利于人的称为巧,无利于人的只能叫作拙。

这个故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反正公输般和墨子成了纠缠不休的老对手。

公输般不但能为国王建宫殿,还能在战争岁月里,造出“钩”和“拒”之类的。“钩”可以钩住想要逃走的敌船,“拒”则能够顶住想要靠近的敌船。

最令人关注的是,公输般为楚国研制出了攻城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即“云梯”。就象美国打伊拉克顺便试验一下新研制的武器那样,楚国准备用它打一下宋国,看看云梯的使用效果。

主张“非攻”的和平主义者墨子听说了,立刻从齐国动身,走了十天十夜,来到楚国会会公输般。木匠和人家辩士争论道义,肯定是打死也说不过人家的。

墨子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可楚惠王仍不甘心。于是,墨子与公输般用皮带在桌上围作城池,用木片作兵器,进行模拟攻守演示。公输般九次运用不同的攻城器械,九次都被墨子抵御住了。最后不甘心地对墨子说:“我已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但我不会说的。”

墨子对楚惠王说:“公输般的意思,不过是想把我杀掉。他以为杀了我就无人能抵挡他的攻城器械了。但他不知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拿着我做的守城工具,在宋国等候楚军了。杀掉我又有何用?”这一下,才使楚惠王只好罢手。

墨子事后肯定长出了一口气。由此也可见,公输般的技术确实厉害。

科学是双刃剑,就看它用在哪里了。

木匠这个行业,后来还分离出石匠、泥瓦匠之类的。公输般作为木匠的祖师爷,后来也就被奉为木匠、石匠、泥瓦匠的共同祖师。

今天,无论建筑业怎样机械化,还是都离不开木匠这工种。

 注:鲁班和墨子是自然科学的两面性和平衡性,从来是一物降一物,可是古人做家具真的和孔子教书一样,因材施教,树皮,树根,树心材料用于不同的地方,所以说一个木匠也是是一个知人善任,知木善用的教育家。春天做什么,秋季做什么,什么材料做什么,皮胶的使用,一颗钉子的作用,一个平面的修正等等,真的是一个技术活。

 古代历史笔记以及文言小说里,关于匠人制造奇器的内容有很多,看到那些文字,不由的让人感叹。

可惜的是,作为工程技术专家,那些巧木匠不是象公输般那样给国王造武器,就是给国王造玩具。

唐代的《纪闻》里有一篇写木工高手马待封的故事。

说唐玄宗时,马待封给宫里修理车马。这个人懂得各种机关技艺。他给皇后制作了一座梳妆台,中间是镜台,台下两层,都安装上门。

皇后要梳洗打扮时,打开装镜的匣子后,台下的门自动打开,一位木制妇人手里拿着梳洗用的毛巾、梳篦等走出来。皇后接过这些东西后,木妇人又回到门里。

其它如涂面脂、定妆粉、描眉笔、髻花等一切用物,都由木妇人自动送给皇后。都送完了,木妇人又回到镜台里面,门也自动地关闭好。

马待封还给皇帝制作了一个酒山。酒山坐落在一只圆盘中,高约三尺,山峰制作得非常特异绝妙。圆盘直径四尺五寸,盘下有一只大龟承托着,所有的机关都在大龟的腹中。

酒山中间是空的,可盛酒三斗。围绕着酒山的是酒池,池外还有山围着。酒池中生有荷花,里面盛上肉脯,肉酱及各种下酒的珍蔬水果。酒山南侧山腰处有一条龙,藏身在山中。龙口张开,就可以吐出酒来。

龙口下边的大荷叶上面放有酒杯,四周都有这样的酒杯。虽然有时将酒吐在酒池中了,但是酒池内有暗穴,可以将池中的酒引流到酒山中。

龙口吐酒到酒杯里,达到八分满就不吐了,饮酒的人可立即取杯饮酒。

如果有人喝得较慢,酒山顶上有双层阁楼。阁门自动打开,有催酒的机器人穿衣戴帽,手里拿着板子,从里面走出来。

于是,将酒杯重新放在大荷叶上,让龙口重新给它斟满酒,酒使才自动回到双层阁楼中。阁门随即自动关闭。

如果还有人喝慢了,酒使就又出来监督。这样,一直到酒宴结束,不会出现半点差错。

真是创意纷呈,让人叹为观止。

清人张潮的《虞初新志》里有编有一篇《黄履庄小传》。那位黄履庄更是了得,他七八岁时就背着塾师,私下里偷拿木匠们的刀锥,凿出一个长仅寸许的木人,放到桌上竟然能自动行走,手足都能自动。简直就是一个木制的机器人!

黄履庄后来做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比如,做木狗能汪汪地看家护院;做木鸟,放到竹笼里,还能跳舞飞动,鸣叫声如画眉一般;作水器,水能从下向上射出如线,高五六尺。

作者还在文中把黄履庄所做的一些重要奇器列了个清单,看那名目繁多构思奇异的奇器目录,简直会让人惊呼:木工奇才,民间确有高人!

看看那个清单都有什么东西:

验器:验冷热器、验燥湿器;

各种镜子:千里镜、取火镜、临画镜、取水镜、显微镜、多物镜、瑞光镜(冬月人坐光中,遍体生温,如在太阳之下);

  各种画:远视画、旁视画、镜中画、管窥镜画、上下画、三面画;

各种玩器:自动戏、真画(人物鸟兽,皆能自动,与真无二)、灯衢(小屋一间,内悬灯数盏,人入其中,如至通衢大市)、自行驱暑扇、木人掌扇

各种水器:龙尾车(一人能转多车,灌田最便)、一线泉、柳枝泉(水上射复下,如柳枝)、山鸟鸣、鸾凤吟(声如鸾凤)、报时水、瀑布水;

造器之器:方圆规矩、就小画大规矩、就大画小规矩、画八角六角规矩、造诸镜规矩、造法条器(法条即发条)。

中国古代工匠,让人五体投地。

不知道今天的木匠们,还能有如此想象力和创造热情了吗?

注: 我们知道的汉高祖智退匈奴是一个木人起了作用,诸葛亮的木牛流马,还有我们学过的那个《核舟记》那个王叔远是否和木匠皇帝也有些关系,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这是一门艺术,只是比不上现在的人体艺术而已。

在一个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年代里,克隆和山寨成了主旋律,这些匠人也就越来越少了。

                  

一块块形状各异的木头,经过木工的裁定雕琢,最终能够造出实用有好看的器具。木工,可以说是一个激发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行业。

也许正因为如此,才吸引很多人去学它,以之为终生事业。

这不,连皇帝都迷上了。

那就是历史上被称为“木匠皇帝”的明熹宗。

作为和尚出身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做梦也不会想到,他的后代子孙还有把木匠作为第一职业,当皇帝却成了副业。如果他老人家能从棺材里爬出来,肯定会先给不肖子孙朱由校几个大耳光的。

在木匠史上,除了鲁班,也许明熹宗朱由校是第二个有名的木匠了。

朱由校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爹,算是明朝倒数第二个皇帝。他当政时,可谓内忧外患,外有后金大兵的侵扰,内有各地农民的叛乱狂潮。

朱由校这辈子没读过什么书,所以才有机会做个木匠。

皇帝的儿子竟然缺少受教育的机会,真是奇闻。

说来话长。

朱由校的爷爷万历皇帝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长达四十八年。但是他没有处理好立太子的问题。

万历皇帝为了立太子的问题,作为皇帝,他长期与大臣们掰手腕。大臣们希望立长子朱常洛,而万历皇帝最宠爱的郑贵妃,所以一心想立郑贵妃为他生的第三子朱常洵。

和大臣们僵持不下,万历皇帝心里十分不满,便长期不上朝。史学家们普遍认为,明朝灭亡万历皇帝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最后,大臣们得胜了,长子朱常洛最终当了皇帝。(谁说皇帝权力没有限制啊)

但朱常洛才当了一个月,龙椅还没坐热乎,就因为谜团重重的“红丸案”而暴死,这位明光宗也就成了明朝在位最短的皇帝。

就因为父亲朱常洛太子命运的反复周折,才影响了朱由校的教育问题。

就象《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所说的那样,“拜他父亲所赐,几十年来躲躲藏藏,提心吊胆,儿子的教育是一点没管,所以朱由校小朋友不怎么读书,却很喜欢做木匠,常年钻研木工技巧。”

“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这位时间7年,死时才23岁。

在位期间由太监魏忠贤把持朝政,把国家搞得一团糟。

当皇帝有个业余爱好,也无可厚非。要知道,木匠在欧美很多国家,都被视什么人都可以干的工作,包括那些上等人。

但问题是,皇帝不能把爱好当主业去干。

正象南唐后主李煜最适合做词人、宋徽宗赵佶最适合做书法家一样,明熹宗朱由校最适合做木匠,而不是皇帝。但做皇帝这个特殊职业,确实使朱由校在木匠领域暴得大名。

朱由校确实有木匠天份,在木匠活上技艺十分高超。据说,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都能够做出来。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都相当有艺术水平。“虽巧匠,不能过焉。”(《先拨志》

史书记载,明代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用料多,样式也普通。而明熹宗自己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也许,折叠床是他发明的呢。

据说,他也做过小木人,男女老少,各有神态,五官四肢,无不备具,动作也惟妙惟肖。他还派太监拿到市面上出售,人们都以重价购买,这更让他兴趣大增,干木匠活甚至干到后半夜。做出了大量有意思的玩意。

朱木匠做活不是为了谋生赚钱,而是他的娱乐活动。

玩物丧志,遗祸国家万民。朱木匠真该早早让贤给有文化素质的弟弟朱由检,否则也不会让勤政的崇祯帝面对烂摊子而无从下手,最后亡国了事。

要当木匠,就好好当木匠,别去弄自己不擅长的事去干。

2005年,“王木匠”成了中国网络上的一个热词。就是那位做木匠的王细牛,放着木匠不好好干,自称港商,忽悠呼和浩特市政府,说要给人家盖高169米的“西北第一高楼”,结果呼市把刚建成四年的市公安局11层大楼都炸掉了。在宁夏、内蒙古呼和浩特,这个王木匠骗了17亿元,最终锒铛入狱。

木匠是手艺活,必须得低下头来,心无旁骛地干才行呢。

 注:尽管人不是东西,任何人和东西还是有相似的地方,放错了位置,就是废物,是垃圾,放对了地方是人才,是宝贝木匠是一个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标准结合的行业,木匠是个技术活,忽悠不得。王木匠可以做一个招商办的,或者做一个演员就很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语言技巧。还是要有一些分工吧:比如人家铁道部虽然要钱,但是以要命为主要专业,红十字会虽然也要命,但是以要钱为主要专业,二者共同之处就是不要脸,都有垄断性,都不透明,相似而不同,

 听人说,木匠这行还有令人感到诡秘的伎俩呢。

如果雇主在工钱上、伙食招待以及言语上得罪木匠,就会遭到心理阴暗的木匠报复。据说是一种巫术,一般被称为“厌胜”。《辞海》解释,“厌胜”是古代方士的一种巫术,谓能以诅咒制服人或物。

会做些手脚害人的。比如偷偷在房梁上、门框窗框里,塞上他们特制的小斧头、纸剪的小白人之类的。据说这会让人家全家闹毛病,甚至遭灾死人的。

这不一定是真的,但听了让人对工匠敬而畏之。

在书市上非常畅销的《鬼吹灯》一书里,也有这方面的描述,而且就其由来做了介绍。

这本书上说,《鲁班经》曾记述了六种有关阳宅的镇物,有山海镇、石敢当、八卦太极图、门前镜、一善牌、影壁。民间各地还有许多房宅下镇物的习俗。

“镇物”就是人们用来趋吉避凶,转祸为福的。可是,随之也出现了下镇物害人的勾当。

相传中国古代木匠几乎都会此种巫术,方法也相当简便,主要是在盖房子时,暗将符篆或致殃之物藏入房内,使房主得祸。

《鬼吹灯》还举了一些历史记载故事。

《琐事间录》记载,泥工木匠“每为人家修造,暗下镇物,吉凶莫定也。”虽然方法简便易行,但却很灵验。据载有蔡氏一家三代都以吐血身亡,后在屋地下掘得一竹片,上面画有一人,口中红点累累,原是木匠当初放入的。

《西墅杂记》中有数条木匠厌胜之事:一房主造好新屋后,每夜必闻家中有角力声,感到奇怪,后来把房子拆卖,见梁间有木刻两人,披头散发在打架,才知道是木匠厌胜。又常熟某人建一新屋,其后生女多不贞,连着二三代都如此,后在屋椽间发现木人,为一女子与三四男勾引淫秽,急忙去掉,此家才开始清白。

《右仙台笔记》中说,有一个木匠因主人招待不周,遂将吃剩下的油条埋于户限之下,湖北一带称吊死者为“吃油条”。果然新屋造好不久,房主妻子吊死户限上方。

据说最阴毒的就是在房后门前埋物件,被下的人家灾祸不段,难有翻身。但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埋在地下的镇物由于地风,地水的原因,时间长了会窜,而且一般都是窜回下的这家,祸害这家的后人,这样损人缺德的勾当,早晚要报,先人下了后人遭殃。

早年间,还有个木匠厌胜的笑话,说一财主为人刻薄吝啬,起新房时对木匠招待不周,若了木匠嫉恨,正房起好后,那木匠便在门上暗刻一小人,手拿一铁铲做外扬状,意为散财,想让财主破财。等修院门的时候,财主又换了一位木匠,还是没招待好,这木匠更是歹毒,在院门上也暗刻一小人做射箭状,意为夺命,想射死财主一家。等房子起好后,过了很多年,这财主家是越来越旺,大有富可抵国只态,皇上就暗派人去探这家风水,一看之下才明白,感情是这两位木匠的功劳,一小人扬财欲出,一小人射箭拦门,那个一扬,这个就射,搞的财不得出,越聚越多,真是富的稀里糊涂。

    但愿《鬼吹灯》里的这些描述都是假的,否则,木匠的形象就太恶劣了。

    现在,各行各业不讲职业道德的越来越多,木匠行业也难免随波逐流。常听到装修房子的朋友抱怨,装修的瓦工木匠偷工减料,做活不认真,还漫天要价。

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故事:

说有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雇主很感谢他服务多年,问他能不能再建最后一栋房子。木匠答应了。

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了,干活马马虎虎,偷工减料,用劣质的材料随随便便地把房子盖好了。

完工以后,雇主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地说:“房子归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木匠惊呆了。如果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建房子,他一定会用最优质的建材、最高明的技术,然而现在呢,却建成了“豆腐渣工程”!可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最后,作者感慨说,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这个木匠;再也没有比“我只是为别人在工作”这种观念更伤害我们自己的了。

是的,敬业、勤劳、有良心的匠人,才会建造出最稳固而美丽的社会。

 注:这里说的是职业道德的问题,你看人家王勇平,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不给党和国家添乱,不给书记总理添堵。这里不敢多说,涉及到职业道德问题。

我曾去过安徽休宁县,那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在那里,有一个民间机构创办的木工学校,以录取农村应届初中毕业生进行木匠技术培训,并给合格毕业生颁发自制的“匠士”学位而被广泛关注。

那所学校名叫德胜—鲁班(休宁)木工学校,是由总部设在江苏苏州的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出资创建的。而这家基金会,是由出生于安徽休宁的聂圣哲先生出资成立的。

聂圣哲曾到美国留学,学的是化学。回国后,他创办了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主要是制作盖别墅用的材料。聂圣哲靠赚富人的钱,去支持他实现一个梦想,那就是办公益性的平民教育事业。

申请成立了基金会后,2003年,聂圣哲就捐资200万元,与安徽休宁政府合作,创办了木工学校,学校通过自愿报名、教师面试、家庭访问、体格检查等程序,录取生长在农村的应届初中毕业生。聂圣哲希望通过办木工学校,帮助贫苦农民,把那些品质好又勤劳的孩子培养成有技术的自食其力的人才

这所学校主要教授中国传统木工技术,经过两年的学习和实训,将这些农民的孩子打造成品学兼优的木匠。

学校以敬业教育为核心,特别突出做人做事的教育。

让我感受颇深的,是木工学校的一条校训:“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

聂圣哲深知,对于朴实的乡村父老,让他们的后代通过掌握一门技术,不去投机取巧,而是勤劳本分地工作,获得一个美好的人生,是多么的宝贵和重要。

在木工学校,无论是教室还是食堂,到处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大标语:“不走捷径”、“我们不认为一个平庸的博士比一个敬业的木匠对社会更有贡献和更重要”、“职业地位均平等,敬业程度比高低”、“将来走向社会做一个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合格平民”……

两年后,当第一批学生毕业时,学校为每个合格的毕业生颁发“匠士”学位,媒体给予了关注。

当看到新闻报道的照片上,那些“匠士”们穿着学校自制的匠士服,戴着匠士帽,我感受到了木匠这个手艺健康生长下去的希望……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文心雕笼 2013-11-30 06:53
厉害,谢谢学习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Copyright ©2006 mgm1.diy.cc All Right Powered by 木工爱好者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学木工网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公安备案号 46010802000427 - 学木 工-好尚品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