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学木工-好尚品 返回首页

弄丢了青春的个人空间 https://mgm1.diy.cc/?723122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中国竹木牙角器收藏鉴赏

热度 1已有 5513 次阅读2011-8-12 07:14


第一章 竹刻艺术品

1
明清竹刻艺术品收藏行情如何?
答:明清竹刻是现代艺术收藏品中的一个小类别,但在各大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整体成交率颇高,据《宝藏》资料库的调查数据显示,从1 994年到20049月,明清竹刻拍品约700件,总成交额超过3000万元,成交率达47%。
北京乾海以拍卖明清竹刻品业绩好而著名,自19954月到20048月底,九年来共成功拍卖明清竹刻器160余件,成交金额达850万元,其中单件最高价是2002129日拍卖的清中期竹雕布袋和尚诗文笔筒,拍前估价8~12万元,最终以56万元成交。
近十余年来,中国嘉德也拍卖数百件明清竹刻器。以2003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最成功,参拍的I 4件明清竹刻器全部成交。其中第1210号参拍品明朱三松竹根雕老僧,以264万成交;第1211号参拍品清竹根雕采药老僧,以57.2万元成交;第1209号参拍品明朱小松归去来辞图笔筒,以1 1 0万元成交。
北京翰海拍卖公司在2004628日春季拍卖会上,参拍的56件竹木牙角器,成交32件,成交额为34066万元,成交率为57I 4%。其中竹刻器物24件,成交1 5件,总成交价71.63万元,成交率达60%。2005712日,在北京翰海拍卖公司迎春拍卖会上,第2539号参拍品清中期竹刻诗文竹节臂搁,以28.6万元成交;第2540号参拍品清中期竹雕梅花笔筒,以231万元成交,第2528号参拍品清中期竹雕踏雪寻梅笔筒,以165万元成交;第2520号参拍品清竹刻镂雕踏雪寻梅图笔筒,以11万元成交。
北京华辰拍卖公司在2004516日举办的春季拍卖会上,第314号参拍品清竹雕刻阮入天台图笔筒,以31.9万元成交;第312号参拍品清早期竹雕听松图笔筒,以13.2万元成交;第310号参拍品清康熙/雍正竹雕渔家乐图笔筒,以12.1万元成交。
在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古玩城,明清竹刻品的行情也见涨,2004年比2002年上升近50%,一只清代竹刻竹筒成交价在千元以上,有清末刻竹

 

 

 

 

 

2明清竹刻器的收藏有哪些特点?
答:对明清竹刻器了解甚少的人,往往看不懂,一个竹刻笔筒竟会值几十万元。原因在于把普通竹刻品与竹刻艺术品混为一谈。刻竹之技出现甚早,但最终成为竹刻艺术品,却始于明代中期,此后近三百年来又一直有文人艺术家不断地参与,研究刻竹之艺,才形成了以文人风格为特色的明清竹刻艺术。所以,竹刻艺术品的收藏,与书画作品的收藏特性是一样的,收藏的重点应是明清民国时期的文人竹刻名家的作品,而并非是这期间的工匠作品。如果对此认识不清,就会在价格上吃亏。明清竹刻器有如下一些特点:
(1)
竹刻器的工艺水平和作者的名气:竹刻是小件工艺雕刻品,材料十分平凡易得,价值不高,所以竹刻器的工艺竹刻器要高许多倍,这没有什么好说的。但问题在于明清以来,并不是刻竹名家都会在自己的作品上镌刻铭款,许多做工优秀的竹刻器就没有铭款。所以,如见到一些刻工很好的竹刻器上,虽无刻竹名家款,也切不可错失机会。竹刻器本身所显示的刀工、艺术水平与风格流派,也是很过硬的指标。
(2)
竹刻器的保存状况:竹刻器多为传世品,少有出土物,加之竹刻器也易于保存,故一般品相都较好。但确有因收藏不当造成品相较差的,会直接反映到市场价格上。竹刻器的品相是很重要的,要收藏就收藏品相好的精品,品相很差的、甚至已腐朽的竹刻器是没有收藏价值的,这一点与其他收藏品是不相同的。
(3)
竹刻器的年代:竹刻器的年代也不是越老越好,这一点与其他收藏品不同。竹刻器最老的年代也不能早过明代中期。一般来说,竹刻艺术的盛期在明代晚期至清代乾隆年间,那些讲究刀法,精镂细刻又注重构图的文人竹刻器主要出现在这个时期。从嘉庆、道光年间起,竹刻艺术使开始衰退,文人艺术家只喜欢在平面上作浅刻拨镂;那些以表现刀法、精镂细刻、深浮雕的竹刻器,特别是圆雕竹刻,文人艺术家基本上不做了,也做不了。如有,也是当时工匠的仿制品,虽然其中有不少工匠之作显示了较高的工艺水平,也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但终归是因功力与艺术修养差了许多,作品缺乏神韵。
(4)
在任何时候。竹刻艺术品的高端价格都是由文人竹刻名家的作品支撑的,而并非是这期间的工匠作品。艺术品和工匠制品是在艺术上是有很大差距的,因此,两种竹刻器,在价格上应当有较大的差距。
(5)
市场成交价格随时注意明清竹刻器的市场成交价,也很重要。应当说。那些由杜会公认的文物鉴赏家,收藏家鉴赏收藏过的精品,真伪不存在问题,艺术价值、收藏保值性也毋庸置疑。这样的成交价就很有关注的意义,可以作为是明清竹刻器价格的风向标。
(6)
有专门研究家认为,根据近几年国内市场的走向,竹雕器还有较大的市场运作空间。特别是那些出自名家之手的精品,或是经公认的收藏大家鉴赏收藏过,或是经过著录的作品,将有更大的保值、升值可能。目前大量中端拍品的价位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远未达到理想价

 

 

 

 

3竹刻之技与竹刻之艺有何区别?
答:竹刻是在竹器表面上进行雕刻装饰的技艺,其历史极为久远。我国长江流域有丰富的竹林资源,竹子有一定的强度和弹性,生长快,再生性强,是人类最早利用且用途广泛的天然材料之一。别的用途且不说,在纸张尚未发明以前,古人将竹子劈成竹片,编缀成片,蘸漆在其上书写文字,叫竹简惟殷先人,有册有黄,至少在商代就开始使用竹筒,直到纸张开始普及的东晋,竹简才消失。又如竹笏版,是官员上朝面君所用礼器,也有记录文字备忘的功能。《礼记·藻》: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可见,竹笏是在周朝仅次于玉、象牙笏的礼器。
宋代,竹刻之技有很大发展。据陶宗仪《辍耕录》记载,高宗时有巧匠詹成,所造鸟笼四面皆花板,于竹片上刻成宫室、人物、山水、花木、禽鸟、纤悉俱备,其细若缕,且玲珑活动,这是在竹器上有微刻的记載。然而,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竹刻器实物,是湖北江陵拍马山战国楚墓中出土的三兽足竹卮和西汉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雕龙纹髹彩漆竹勺柄。它们都是2000多年前的竹雕实用工艺品。
从明代中期开始,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繁华,文化发达,人们重視物质文化生活。随着房屋、私家园林的大量兴建,硬木家具的流行,书房的陈设时尚化,人们对于文房用具的艺术品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文人艺术家的参与和提倡下,民间竹刘很快成为一种艺术形式。明嘉靖年间,在嘉定、金陵出现了竹刻艺术的流派,使竹刻上升为一门艺术。从此文人笔记和地方志才开始记录竹刻名家的事迹和有关竹刻之辞赋诗文。到清代嘉庆年间,金元钰编纂竹刻专著《竹人录》,并首次提出竹刻流派:雕琢有二派,一始于金陵濮仲谦,一始于吾邑朱松龄。这就是明清竹刻艺术分嘉定派
金陵派的来由。
嘉定竹刻名家是朱松龄、朱小松、朱三松祖孙三代,擅长竹根雕技艺和竹节雕,雕工精细、刀法洗练,题材文雅、构图讲究,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金陵竹刻名家是濮仲谦。濮仲谦刻竹重天然之趣,不屑于精雕细刻。明代竹刻的嘉定派金陵派,自开创至清代,名见典籍记载的竹刻艺术家就有200人,足见影响之大。
4什么是留青竹刻,有何艺术特点?
答:留青是竹刻表现形式之一,即雕刻时铲去图纹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黄竹肌作地子,以青色竹皮作为雕刻纹样的表层,故名留青竹刻。从雕刻技法上来看,留青竹刻属于减地浮雕。制品有臂搁、镇纸、笔筒、台屏和案头小品等。
留青刻法出现很早,但如何用留青技法表现画面中景物的空间关系却是由明末艰巨张希黄完成的。立葆恂《旧学庵笔记》载其竹刻山水臂搁事,凡云气、夕阳、炊烟,皆就竹皮之色为之。妙造自然,不类刻画。认为张希黄是巧用竹材表面青色皮层与竹肌在质地,颜色上的对比,来表现空间变化和刀法韵味的。由于留青刻法讲究艺术性和技巧性,成为许多竹刻艺术家喜爱的艺术形式。
留青竹刻制品是以竹子的青皮为装饰色的,也不需要再进行加工处理,故对青竹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须在冬、秋季选伐4—5年生的毛竹,以表面平整,节长无斑者为佳。砍伐时,不能损伤其表皮,根据制器需要,锯断或劈开,入沸水煮约一小时,然后用竹刨花擦去竹面油腻,在日光下晒一个星期,再放置室内通风处架空阴干而成。成品表面光润,竹皮洁如玉,竹肌有丝纹,竹筠色浅,年久呈微亮;竹肌年愈久,色愈深,色如琥珀。
5竹刻技法有哪几种,每种有何艺术特点?
答:竹刻与竹雕有所不同,竹刻是在竹子表层作雕刻纹样的工艺,一般不涉及立体形象的刻画,故竹刻技法并不多,主要有如下几种:
(1)
阳纹砂地
竹刻技法之一。系阳纹刻法,地作砂粒状,有细砂地、粗砂地、核桃地、香橼地(一名橘皮地)等。是利用阳纹与地纹的对比。
(2)
薄地阳文
竹刻技法之一。其又有三:一指清代吴之璠所刻浅浮雕,其刻法浅于明代的高浮雕,故名薄地阳文。二指较吴之璠浅浮雕更浅的阳文。三是近人所谓薄地阳文,将花纹以外全部竹地或邻近花纹四周之竹地刮去,使花纹微微高起,然后雕刻。
(3)
陷地深刻
竹刻技法之一。一种深刻,但比一般深刻更深。竹子表面光素,称为地,所雕图像全部割陷地中,有五六层,始达其最深处,故名陷地深刻。此法始于清代中期。
(4)
竹刻地纹
竹刻技法之一。其地纹有四;一为光地,即平地。二为空地,即透雕之镂空地。三为几何纹地,如雷纹、波纹、鳞纹、锦纹等。四为糙地,即砂地,以形似得名。纹覆地,地承纹,地为纹辅,纹因地成。
6明代竹刻嘉定派有哪几位重要代表人物?
答:自明正德、嘉靖至清嘉庆之二百八十余年间,嘉定刻竹名手仅《竹人录》所载即有六十七人。由朱松龄创立门派,以后代代有传人,堪称中国竹刻艺术之都.明代嘉定竹刻除三朱一一朱松龄、朱小松、朱三松外,继之者有秦一爵、沈汉川、沈兼。
朱松龄,是明正德、嘉靖(15061566)年间人,名鹤,字子鸣,一作字松龄,松邻其号。祖先是新安人,自宋建炎移居华亭,又六世而东徙,遂为嘉定人。为陆深(1477~1544)客。工韵语、书法、篆刻,兼雕镂图绘之技。所制有笔筒、香筒、杯、罍诸器,尤以簪钗等服饰极为有名,王鸣盛《练川杂咏》记有玉人云鬓堆鸦处,斜插朱松龄一枝之句。松邻所作的传世品现在十分罕见,有松鹤图竹雕笔筒传世。
朱小松,名缨,字清甫,朱松龄之子。《竹人录》对他的评价是:貌古神清,工小篆及行草,画尤长于气韵,长卷小幅各有异趣。间仿王摩诘()诸名家,云树纤曲盘折,尽属化工。刻竹木为古仙佛像,鉴者比于吴道子所绘。清初人有朱小松所制竹根文具的诗文:藤树舞鳞鬣,仙鬼凸目睛,故作貌丑劣,嘏蟆腹彭亨。以此试奇诡,精神若怒生。琐细一切物,其势皆飞鸣。由此可知,朱小松的竹刻,以形象生动活泼为特色。毛祥麟則贊扬小松能世父业,深得巧思,务求精诣,故其技益臻妙绝,盖有出蓝之誉。朱小松的传世作品有透雕刘阮入天台香筒浮雕陶渊明归去来辞图笔筒”(制于万历三年,即1575),在艺术构思和刀法处理上确实超过其父。
朱三松,名稚徵,是朱小松次子。陆扶照《南村随笔》评价其竹刻艺术说:善画远山淡石,丛竹枯木,尤喜画驴。雕刻刀不苟下,兴至始为之,一器常历岁月乃成。朱三松所制竹刻器有暑崇祯年款者,卒年或已入清。《南村随笔》又记有?城竹刻,自明正、嘉间高人朱松龄鹤创为之,继者其子小松缨,至其孙三松稚徵而技臻绝妙。《对山书屋墨余录》别称:人谓小松出而名掩松邻,三松出而名掩小松。可見朱氏刻竹技艺,承传发展,一代胜于一代。朱三松的窥简图笔筒和竹根雕残荷笔洗,都是传世名作。窥简图笔筒虽画稿取陈老莲《西厢记》插画,但将绘本改为浮雕竹刻,在技法表现上也有许多创造。嘉定竹刻至三松而器物愈备,技法愈精,声名愈盛,而学之者愈众,秦一爵、沈汉川、沈禹川、沈兼,都是师法三松而成为竹刻名家的。
秦一爵,嘉定竹刻名人,《南村随笔》误作秦一姐,从朱三松学刻竹,艺术成就很高,并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
沈汉川,嘉定竹刻名人,朱三松的弟子,之后又传艺于弟弟沈大生和儿子沈兼。
沈大生,嘉定竹刻名人,宇仲旭,又字禹川,以医生为职业,其师是沈汉川。
沈兼(16171675),又名参,字两之,号无诤道人,嘉定竹刻名人。从其父沈汉川学得朱三松竹刻技法,但技艺在其父之上。沈兼的弟弟,也是嘉定竹刻名人。
7明代竹刻金陵派有哪几位重要代表人物?
答:明代金陵派竹刻兴起于明代中期,但金陵刻竹虽亦称,其情况与嘉定派人才济济、流传有绪大不相同,明代金陵竹刻名家只有两人。清人金元钰之所以推濮仲谦为金陵派者,其用意正是王世襄先生所言:不过是有意制造一个对立面来抬高他本乡的嘉定派而已。故而金氏会说出濮派浅率不耐寻味,远不如朱之言亦不足为怪矣。
李耀,字文甫,金陵人,《竹个丛钞》称其善雕扇骨,镌花草玲珑有致,亦能刻牙章,尝为文三桥(彭)捉刀。文彭为文征明之子,卒于万历元年(1573),年七十六。故文甫当是嘉靖隆庆时人。
濮澄(1582?),复姓濮阳,单称姓濮,字仲谦。生于万历十年(1582),清初尚健在。是当时著名的镂刻名家。张岱《陶庵梦忆》说: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则是经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真不可解也。仲谦名噪甚,得其款,物辄腾贵。三山街润泽于仲谦之手者数十人焉,而仲谦赤贫自如也。于友人座间见有佳竹,佳犀,辄自为之。意偶不属,虽势劫之,利啖之,终不可得。
据戴,濮仲谦治竹,不耐精雕细琢,只就其天然形态,稍加凿磨即已成器,与三朱风格迥然不同。他的传世作品却很难看到,虽然许多竹刻上都有他的名款,但大都是雕工繁瑣或题材庸俗者,也有人在无款的古旧竹器上伪刻他的名字。
由于李耀的刻竹风格与濮仲谦根本不同,也没有师承关系和艺术流派的共性,故金陵称确实很勉强。有的评论家还认为以浅刻或略施刀凿即使成器之刻法为金陵派风格,只承认濮仲谦为金陵派创始人。一百多年后的清代,潘西凤的竹刻刀法与濮仲谦相近,郑板桥对其十分欣赏,称潘西凤为濮仲谦后一人,所以,也有评论家者把潘西凤划入金陵派之中。
8明代竹刻艺术家张希黄为何不入《竹人传》?
答:因为张希黄不是嘉定人,所以以记载嘉定竹人的《竹人录》不收,清人笔记又多不记希黄行实,所以,张希黄的字号里貫遂不详。传世作品中,希黄款下有张宗略印,或谓其名宗略,希黄乃其字也。或云为江阴(今属江苏无锡市)人,亦有待考证。
张希黄对去地阳雕的留青技法有独到之处,善用竹青皮层的多少来表现空间关系,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則是公认的。留青之法讲究刀法和艺术构思,后继者甚众。
据清人徐康《前尘梦影录》记载,张希黄曾刻一件盛放挖耳垢的工具耳消息的留青竹筒,镌刻一渔翁手执一根钓竿,钓丝末端有一条刚钓上的小鱼,神态极为生动。渔翁腰间系一只鱼筒,旁刻风约约,雨霏霏,无数蜻蜒立钩丝,下暑希黄予三字,并刻钤二枚小印。张希黄的刻竹工细精致,并能曲尽画理,作品流传下来不多。
张希黄传世竹刻,以楼阁山水笔筒为最精。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张希黄山水楼阁图竹雕竹筒,高10.3厘米,径5.9厘米,刻画楼阁山水图。所雕建筑,甍瓦楞豁,榱桷俨然,栏杆、窗格为何式,都一丝不苟;有的裙板上仿佛还雕有图案,精致细巧;远处刻作崇冈叠岭,逶迤连绵,更有平台峭壁,形势峻峨;山不见麓,似是云气弥漫,画面备觉深远。

 

 

 

 

 

9清代嘉定派竹刻有哪几位重要代表人物?
答:清代前期(16441795)为嘉定派竹刻鼎盛时期,名手辈出,堪称大家者有吴之璠、封锡禄、周颢三人。
吴之璠,字鲁珍,别号东海道人,嘉定人。初居南翔,后迁往天津。是继朱三松之后嘉定第一名手,刻竹年款多在康熙前叶。所制薄地阳文最为工绝。传世品有人物、花鸟笔筒,行、草臂搁。天津马令延为上客,后马令去官,从之偕往,遂不知所终。传世实物尚有不少,足见吴之璠是一位以竹刻为业的艺术家。
封锡禄,字义侯,晚年自号廉痴,与吴之璠是同乡同时代的人,只是年龄稍小些。封氏为练水竹刻世家,世代相传多至五六代以上者,仅《竹人录》所载,封姓竹刻名手有十二人。但以封锡爵(字晋侯)、封锡禄、封锡璋(字汉侯)兄弟三人技艺最好,三兄弟申中以老二封锡禄技艺最好。康熙四十二年(1703),封锡禄、封锡璋同时被召入京师如意馆,专门为皇帝制作竹刻器,由此天下闻名。封氏三兄弟都擅长圆雕,善刻竹根人物,而以封锡禄技艺为最精。故金元钰有吾疁竹根人物盛于封氏,而精于义侯之评。说他的制作的梵僧佛像,奇踪异状,诡怪离奇,见者毛发竦立。他制作的采药仙翁、散花天女,則又轩轩霞举,超然有出尘之想。封锡禄性格落拓不羁,天资敏妙,奇巧绝伦。可惜作品传世很少。封锡禄的子侄辈中也有学习竹刻艺术的,如封始幽、封始镐、封始岐,成就虽不低,但终不及封锡禄的弟子施天章。
施天章(17021774),字焕文,嘉定人。早年专攻马远、夏圭的山水画。后来拜封锡禄为师,学习竹刻技艺,很有成就。雍正年间,他的竹刻作品被织造使者呈送进宫,得到雍正皇帝的喜欢,命他到如意馆供奉,所造益精,一时无两。乾隆初,官鸿胪寺序班,被酒获谴,养马翁山,后回籍。金元钰评其艺事曰:封氏家法,专以奇峭生新为主。焕文一出,而古色古香,浑厚苍深,骎骎乎三代鼎彝矣。可見焕文虽得封氏之传,但又自具面目也。
周颢(16851773),字晋瞻,号芷岩,又号雪樵,一号髯痴,人呼周髯。与封锡禄也是同里同时之人,只是年纪稍小些。周颢精于绘画,是一位有名的画师兼竹刻艺术家。由于他的绘画成就很高,所以他刻竹时不分题材,想刻什么就刻什么。他的竹刻山水,评价最高。因周颢是将南宗画法入竹刻之第一人。
清代后期,竹刻山水多法南宗,只求笔情墨趣之近似,不讲刀痕凿迹,于是竹刻精品越来越少,荒率简略之作日多,工力又远不及周颢。从竹刻艺术史来看,竹刻风格趋于平浅单一,以再现书画笔墨为最高追求,其始作俑者即周颢。周颢之侄周笠,字牧山,亦有画名,刻竹与周颢齐名,时称槎南二周
10清代竹刻名人除嘉定派外还有哪几位?
答:清代乾隆年间竹刻名人是潘西凤,字桐冈,号老桐,浙江新昌人,客居扬州,王虚舟弟子。善刻竹,传说他在黄冈岭得到一些竹子,制成一把音色很美的琴,并用剩下的竹根刻成印章送给亲友,于是竹根印章竟成时尚。又说他喜欢用畸形卷竹制作臂搁,连虫蚀斑痕都看得很清楚,好像没有加工一样,然而臂搁却具天然之趣。铭文款识,著字无多,却也隽永有味。从这些记载来看,他的刻竹风格与濮仲谦相同,都是以不事刀斧为奇,强调巧夺天工的风格。
道光年间,又有方絮等擅长浅刻的竹刻名家,字矩平,号治庵,原籍安徽歙县,寓居浙江黄岩,工诗文,善书画,擅长竹刻,人称方竹。方絜的刻竹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李兰九《西云诗钞》赠方絜诗称:方子诗画兼能事,精于镌竹本余枝。岂知翻样出汗青,复擅神到翠竹。但他最擅长在竹臂搁和竹笔筒上替别人作画像,须眉逼真。在竹刻工艺上看,方絜在刻人物画脸部时采用陷地浅刻,其余部分用阴刻,两种方法配合得天衣无缝,故时人称为绝艺
11明清竹刻名家都擅长哪种竹刻技艺?
答:明清竹刻名家在竹刻技艺上是各有所长的,这不仅体现在雕刻技法上,也体现在题材、品种特点上。因此,光从嘉定派金陵派的分类,尚不足以了解明清竹刻名家的技艺特长。清代后期有不少杰出的竹人,也不是嘉定派金陵派。故现从竹刻技艺角度,对部分明清竹刻名家进行介绍如下:
(1)
深刻浮睡和圆雕
此法为朱松龄祖孙所创。继之者有侯崤曾、秦一爵、沈兼、封锡禄、施天章等人。封氏尤擅竹根雕人物。至嘉庆时,蔡时敏尚作立体圆雕,以后则濒绝迹矣。
(2)
以浅刻或略施刀凿即使成器之刻法
为濮仲谦所创。潘西凤刻竹亦用此法。文人刻竹多崇尚濮仲谦的自然天趣,故继之者颇多。
(3)
留青(皮雕)
相传为明末张希黄所创。由于留青之法有很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所以,后继者甚众。
清嘉道间(17961850)尚勋也是擅长留青的高手,也善刻浮雕。但他不是嘉定人,《竹人传》没有记载,所刻款识又过于简略,故迄今不知其字号、里贯及生卒年代。
(4)
薄地阳文
吴之璠所创,是一种浅浮雕,有两种表现手法:第一种是利用构图技巧,即利用景物之间的遮掩压叠来分出空间远近层次,故能在有限高度上,甚至在同层上表现出透視深度。第二种是竹刻纹样只占全器的一局部,以大面积的光素竹丝地与精镂细刻的纹样形成对比,相映生色。故论者对吴之璠治竹有精细得神,最为工绝评价。继承这种手法的有其婿朱文友(或作文右),号筠斋。又有王之羽,字谓韶,自暑逸民,因其舅徐氏与吴之璠是邻居,故王之羽能学到薄地阳文之法,刻竹也名冠一时。
(5)
以南宗画法人竹刻
清初时,吴之璠所刻山水人物,仍是北宗。所以金坚斋论朱氏祖孙之作,有大抵花鸟規抚徐熙,写意人物、山水在马()、夏()之间,画道以南宗为正法,刻竹则多崇尚北宗之论。然而,清初画坛以四王一派为主。故画家均以南宗山水为正统。画家出身的刻竹名家周颢,在刻山水时不用别人的画稿,用刀如用笔,以阴刻为主,讲究皴法浓,淡坳突,刀痕爽利,虽是南宗皴法,却有斧劈皴的意趣,因有合南北宗为一体之誉。对后世刻竹影响甚大。
周笠,字牧山,为周颢之侄,也是画家出身,刻竹作品浑厚中自露秀色,名气与周颢相仿,人称槎南二周。周颢的学生严煜,字敬安,一字云高,也继承了周颢的刻法。
(6)
刻竹根蟾蜍
嘉定封氏擅竹根雕,有专门刻竹根蟾蜍而著称的封小姐,其所刻一蟾蜍易银一两。又有苏州人朱雪松,善取老竹蟠曲根鞭雕琢为蟾蜍,摩弄如玉,与真者无二,也是刻竹根蟾蜍的名家。
(7)
刻竹章
用竹根刻图章,以嘉定人杨褒父子最有名。扬褒字圣荣,号古林,创刻竹章,其钮制悉遵秦汉,又因为竹章便于携带,刻工形制均妙,当时的人都珍爱。杨褒著有《竹章印谱》二卷。杨褒之子杨谦,字筠谷,号吉人,继承了其父刻竹章的技艺,此外还擅琢砚。
潘西凤刻竹章也很有名。其予潘封,字小桐,也善制竹印。又有如皋人乔林,字翰园,号西墅,晚号墨庄,善刻竹根印章,精雅绝俗。乔林之予乔昱,字丹辉,号镜潭,继承了其父刻竹章的技艺。光绪年间刻竹章高手有汪敏孚。
(8)
刻书法
竹面刻字,起源很久。《竹人录》认为专在竹面刻字的名家以王永芳最早。金西厓根据王永芳所刻苏东坡岭南气候说笔筒,考证王永芳系王若芳之误。王若芳,字玉斧,自暑舜江,嘉定人,以在竹面刻苏东坡的字而著名。
刘起,字韩杼,号昌复,晚年自署可笑老人,嘉定人。雍正十年(1732)贡入成均,书摹王献之、虞世南,题榜大字师朱熹。善刻竹,所刻行草婉丽道逸。
邓渭,字德璜,号云樵,邓士杰之子,邓孚嘉之侄,善刻行楷,是乾隆年间刻得最好的。
周锷,字剑堂,嘉定人,以精刻小字称著,所刻扇边字,细如蝇蚊,而分行布白层次井然。
韩潮,字蛟门,归安人,微刻名家,刻扇骨小行楷可作数百字。
王梅邻,字茂林,王从子,嘉定人,以精刻小楷字著称。
于硕,字啸轩,光绪初扬州人,微刻名家,所刻扇骨字如芥子,每边能刻小行楷,三四十行。
(9)
刻折枝花
以邓孚嘉最有名。邓孚嘉,字用吉,福建人。寓居嘉定,善刻竹,所镌折枝花最为工妙。其法直起直落,枝本比附而成。重花叠叶,薄似轻云,而映带回环,秀媚精雅。
王兄,字席珍,号春江,谓韶之孙。工刻花卉,尤善折枝兰。
马国珍,字鸣玉,号珂亭,嘉定人。善刻竹,又稍变邓孚嘉法,作折枝花果,青李、卢橘、杨梅之属,盛以椀叠,罗列柒几,清阔英光,倍饶清趣。
(10)
刻小像(肖像)
以竹刻为人刻小照是竹刻题材的扩大,清初时偶尔有人为之,清代中叶以后流行。
张宏裕,字百福,嘉定人。初与马珂亭同刻花果,后改为用竹根为人雕刻肖像。
雕刻肖像最有名者是方絜,字矩平,号治庵,原籍安徽歙县,寓居浙江黄岩,人称方竹,精于铁笔,刻竹尤为绝技。《前尘梦影录》说方为释六舟达受作庐山行脚图象于臂搁,须眉毕现,而为阮元作八十小像更佳。当时不少名人都请方絜刻过小像。方絮独创一法,面部用陷地浅浮雕,其余用阴刻。虽凸起分许,却阴阳凹凸,须眉毕现,神气栩栩,且两法能统一得天衣无缝。故有论者称其特独刻法为陷地浅刻
(11
)刻画本
即根据名家画本,缩摹于竹刻中,可由名家直接落墨于竹面,前代名家画本则只能缩描之。朱三松所作屏风仕女笔筒,其稿本采自陈老莲为《正北西厢》所作插图《窥简》。
以后有专刻画本的名家。如嘉定庄绶纶,字印若,刻竹专刻仕女,自称是按周昉、仇英所绘的粉本,竹刻作品有四美人图扬妃春睡图红叶题诗图等,阿堵传神。
萧山蔡照,原名照初,字容庄,善刻竹木,也善刻任渭长所绘《列仙酒牌》、《于越先贤传》、《剑侠传》名画,笔法精细,令人有观止之叹。
浙海宁袁馨,字椒孙,曾以任渭长所画洛神为范本刻一臂搁,雕法工细,保持原画之妙。故《广印人传》谓:浙中以刻竹称者,惟椒孙与容庄两人而已。
(12)
刻金石文
乾隆嘉庆年间金石考据盛行,晚清竹人刻金石文者颇多,著名的竹刻高手有朱宝骝,字又原,德清人,工书画,精刻竹,镌扇边多摹写金石文。
杨懈,原名海,字竹唐,号龙石,吴江人,刻竹善摹金文,刀痕深而且圆,别具一格。
周礼,字子和,号致和,苏州人,是王石香()入室弟子,摹刻金石文字及器形,残破罄缺处均能逼肖;由于摹刻金石文时,常要表现泉币古镜之锈花斑驳,后逐步衍生出糙地的刻法。故各种砂地、核桃地等刻法较晚,盛行于嘉庆、道光年间之后。
除以上擅长刻某种题材外,尚有嘉定时其吉(字大生)、时其祥(字天行)兄弟,以擅长刻名人所画名胜山水图而著名;顾珏(字宗玉)则擅长刻山水人物,周乃始(字墨山)擅长刻芭蕉丛竹而著名。
12民国时期竹刻艺术有何特点?
答:20世纪初期,中国竹刻集中在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广东、四川等地。竹刻贴黄工艺较为盛行,湖南邵阳、浙江黄岩、四川江安,都是竹刻贴黄工艺品的主要产地,以制作实用工艺品为主。广东南雄則以竹根雕著称。
竹刻留青技艺仍在盛行,在民间有广泛的基础。有一些艺术家转向竹刻艺术,像民国初年,北京的金石篆刻世人张志渔潜心研究竹刻之艺,成为北方竹刻之祖。此时,江南有一些竹刻名家定居上海,在艺术上强调竹刻与书画艺术相结合,力求改变清代后期竹刻趋向平浅单一的作风。形成了以留青刻法为主的江南竹刻流派。民国时期的竹刻名家有吴兴的金西厓(绍坊),上海的支慈庵、徐素白,江苏常州的白士风、徐乘方、范遥青。
金绍坊,字季言,别署西厓,浙江吴兴人,久居上海。善书画,精鉴赏,喜刻竹。随其二哥金绍堂(字仲廉,别署东溪)学竹刻之艺。日夕操刀,三年中刻扇骨三百余枋。又能在小竹臂搁上刻留青山水,风格很像张希黄。他后来刻竹,多用其大哥金城(原名金绍城,字巩北,一字拱北,号北楼,又号籍湖)所画之稿,画面简洁,刀法流畅。著有《可读庐刻竹拓本》,《西屋刻竹》、《竹刻艺术》,对竹刻技艺从理论上进行了总结。无论是刻文字还是画面,都有笔墨韵味。蒲塘风趣及蚕叶图两面浅刻臂搁,正面用留青法镌刻荷塘景色,荷花花瓣纤细轻薄,幼蜒点足于花蕊之上,荷叶翻卷舒展,阴阳正背,筋脉纹理,高低起伏,上海的竹刻以支慈庵最有名,其特点是以留青技法为主,与竹肌浅刻和阴阳刻相结合,图案清新淡雅,刀法缜密,色调柔状写入微。臂搁背面的竹黄部分割浮雕蚕叶图,桑叶之上有银蚕数条,蠕蠕曲伸;叶面啮孔累累,形象逼真。他的作品对现代江南竹刻风格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
女竹刻艺术家张絜之擅长浮雕技法,在处理画面的空间关系上有独到之处。如透雕折扇骨梅竹,是将一对长不盈尺、宽仅五分的竹片分别雕刻成竹根和梅桩,注重对竹子的根须、竹叶、笋斑和竹节的细节刻画,也强调了梅树桩的苍劲盘曲、梅花纤巧轻薄、花蕊精细挺括,创遗古朴清新的意境.

 

 

 

 

13什么是翻黄竹刻?
答:竹刻技艺之一,也叫贴黄竹黄反黄文竹。清乾隆年间,造办处妙创贴黄竹刻工艺。所谓贴黄是以黄扬木为胎,用竹之内皮贴于器外,雕成各种纹饰。清宫造办处还创制仿青铜器竹雕器,造型、纹饰与青铜器毕肖,是富有工艺情趣的竹雕艺术品。不久,此技传入民间,当时的福建上杭,制作的翻黄器相当精美。此后湖南邵阳成为重要产地。道光咸丰以后,上海嘉定也成为生产中心之一,浙江黄岩、四川江安,亦是著名产区。
翻黄竹刻,是在很薄的竹黄表面上进行的,故以阴纹浅刻为主,亦有施以薄雕的,色泽光润,类似象牙。产品有实用器和陈设品两种。
一般先用木料做成器物,再在器物的表面贴上竹黄。竹黄是将毛竹锯成竹筒,去节去青,留下一层竹黄,经煮、晒、压平、胶合成镶嵌在木胎、竹片上;有的因为装饰纹样的需要,要贴上两至三层竹黄;经过磨平后再刻纹样。所刻纹饰有彩花如意、方夔、连瓣勾莲、回纹、雷纹、蝉羽纹、山水人物和花鸟等,衔接紧密,接榫斗角,毫无榫迹,被誉为天衣无缝,其纹饰精巧美观,宛若天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不少清代乾隆时期的翻黄制品。
14浙江黄岩翻黄竹刻有何艺术特色?
答:黄岩翻黄竹刻,是浙江著名的三大雕刻之一。黄岩翻黄竹刻于清代同治九年(1871),由民间艺人陈尧臣制作而成。至民国时期,黄岩习此艺的人不少。1929年,在杭州举办的西湖博览会上曾获银质奖。当时,黄岩翻黄竹刻的产品有邮票盒,牙签罐,笔筒,花瓶,台灯、茶叶盒,水果盘等日用品及台屏、挂屏,壁挂等欣赏品。多用浅刻,也有平底薄肉雕。
1949
年后。艺人们为了改变竹黄质地硬脆,不能弯曲的缺陷,用十几块乃至几十块竹黄,精心拼合成各种形状,使竹刻产品改变了简单的直线造型形式,色泽浑然一体。作品除雕刻花纹线条着色外,其余部分都保持竹黄本色。其中有在枣木上镶嵌翻黄,也有的嵌黄纯用翻黄板锯成各种图案的穿枝,或在翻黄上复贴各种枣木浮雕的复花。如翻黄挂钟壳,就是综合了翻黄、穿枝、复花三种方法制成的。整个钟壳是翻黄做底,钟面下部镶着图案穿枝,钟壳上下两端是在鹅黄色的翻黄上贴有精致的红色枣木复花,清雅别致,美观大方。
黄岩翻黄竹刻的花色品种有230多种,20世纪著名艺人陈方俊是清代黄岩翻黄创始人陈尧臣的后裔,他所创作的嫦娥奔月八角糖果盒等,艺术性强,在国外有很高的声誉。
15湖南邵阳翻黄竹刻有何艺术特色?
答:湖南邵阳翻黄竹刻,约始于清代乾隆年间,有匣、盒、盘、文具等。特点是竹黄与红木相配,器物表面呈鹅黄色,清淡幽雅,大多为光素,很少有纹饰。光绪三十二年(1906),湖广总督张之洞将一柄邵阳翻黄竹刻折扇进贡给光绪皇帝。慈禧太后生日时,张之洞又定制翎毛筒、烟丝盒、朝珠盒等献寿。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上,邵阳竹刻荷叶花瓶获银质奖章。
1949
年后,邵阳艺人在采用异形产品成形、高温压制、改进胶合等新工艺,基本上解决了起皮、开裂、防虫、防霉等问题。在雕刻技法上,除了传统的阴刻外,还创造了镂雕、浮雕、拼嵌、烙画、着色、压烫、腐蚀等方法,形成了邵阳翻黄竹刻造型优美、色泽淡雅、刀法苍劲有力等特点。
现代邵阳翻黄竹刻的品种以盒、瓶、屏风、盘、碟、筒、架、大型挂屏及其他装饰品为主,计有100多种。优秀艺人王民生成功地将国画和金石艺术的传统技法移植到竹刻上来,作品风格高雅。喻文是王民生的高足,既能设计,又长于雕刻。他创造了电烙、压烫等技法,又和曾剑潭等共同研制了硝酸腐蚀浮雕、倭雕、贴花烫压等技术,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创作了两幅大型竹黄挂屏。
16四川江安竹黄雕刻有何艺术特色?
答:四川省江安县地处长江上游,盛产各类竹子,尤以楠竹資源丰富。当地所产楠竹具有纹路精密,竹青如绸缎、竹黄如牙骨的特点,是竹黄工艺生产的上等材料。
江安竹制品加工历史悠久,早在北宋时期,便利用竹子编织箩筐、背兜、椅子,蒸笼等日用品。元、明时,已经开始制作各种精致实用的竹制品,如在筷头上雕刻狮子、龙凤等,在清代后期开始制作竹黄工艺品。1915年,江安竹黄制品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
江安竹黄工艺品是用优质楠竹制成,还有用铁丝纹刻花、贴花、突花和火绘等装饰技艺。纹样有山水、花鸟人物和书法等。
20
世纪50—60年代,老艺人邹海山掌握一套将幼笋培植成凹卷或扁圆竹材的技术,可用它来雕刻奇形异制的竹笔筒。这种人工和天然结合的竹雕产品,别其一格。
江安竹黄雕刻艺人还以带麻雀斑纹的红豆木及乌木、楠木等优质材料作配料,利用木材本身的自然色调,组合成花卉草木和象征吉祥如意的龙、凤、麒麟等图案,品种有5大类,300多个花色。其中有浮雕茶叶筒、烟盒、糖盒、花瓶等实用品,也有插屏、座屏,宫灯,窗灯等欣赏品,还有竹器雕刻,竹黄镶嵌,竹黄雕刻、竹丝镶嵌和竹筋皮制品等。

 

 

 

17竹根雕有何艺术特色?
答:浙江象山盛产毛竹,每年秋季都要砍伐一批毛竹,而在地面留下竹根。在20世纪80年代,象山竹根雕艺人张德和首创用竹根雕刻人像。这种竹根雕的特点是保留竹的根须,使用时将竹根倒转过来,利用须根的走势和竹根节疤紧实的特点进行形象刻画,制成带竹须的张飞济公等,造型新颖,极富地方特色,很快成为象山竹根雕所特有的表现形式。
寿星头像圣诞老人连鬓钟馗八仙和合二仙福禄寿以及瑞兽摆件狮子麒麟、花鸟、山水摆件。像镂空竹根雕松鹤图,系在一个竹根雕刻24只仙鹤及山石、松树,风格古朴。
18怎样鉴别竹刻器的真伪?
答:由于竹刻器的材料不值钱,其收藏价值主要由艺术价值所决定。所以,竹刻器的制作年代的真伪和制作者的真伪极为重要。目前,已发现伪作的竹刻器上市。竹刻器的真伪表现为制作年代的真伪和制作者的真伪,而不是指材质。
竹刻器的作伪方式通常有四种,一是按真品复制,然后作旧;二是按明清竹刻器的风格进行仿制,由于没有真品为依据,只是凭个人的想象造假;三添加铭款,这种情况下竹刻器是明清真品,但为了使竹刻器更值钱,使有人在竹刻器的上添加刻竹名家的铭款;四是改刻旧款,即竹刻器是明清真品但不是名家朱三松所作,有人使在竹雕器上刻朱三松的铭款。
在选购竹刻器时,辨识真伪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看雕刻的刀工是否符合时代风格及明清艺术风格,然后是皮壳与雕工,最后才看款识,不过市场上的竹刻笔筒如有名款。多半为后刻。
二是看竹刻器的质地和包浆,好的竹雕材料多数只是生长三四年的竹子,纹路自然,存世时问越长竹皮越红;表面不再平整而会起皱纹。
19如何保养竹刻工艺品?
答:竹刻品绝大部分是属于文房用具或文房清玩,无论做工或繁或简,总是以艺术品位为上,具有较高的艺术性。竹刻工艺品是在日常把玩中传世的。
竹子最大的弱点就是容易发霉、易裂,易招虫蛀,在自然的环境下,不能长时间地保存,传世的竹制家具很少明代以前的。现代有竹制品厂家对竹器防虫、防霉进行过专项研究。其中有些方法简单易行,又安全无毒。现介绍几例。
防虫液:硫酸锌防虫液,取浓度为05%的盐酸95千克,硫酸锌05千克,间苯二酚10克,配成溶液,将竹器放入浸泡2分钟即可取出晾干。
防霉:明矾防霉液,取少量明矾放入清水中制成饱和溶液。将竹器放入浸泡2分钟即可取出晾干。
去霉:去霉液,用过氧化钠5克,加水95毫克,配成甲液;配浓度2%的盐酸为乙液。将已发霉的竹器浸入甲液,约110分钟,視情况轻重而定,或用刷子蘸甲液刷去霉斑。用清水冲干净,再浸入乙液,若15分钟不见霉斑出现,用清水冲干净,晾干即可。
《竹人录·藏法》记载:前人制作至今日少,得者须椟以文木,间二三年将生桐油细刷一次,即用棉布揩干,取其润泽不枯。如遇风日燥烈,不可出玩,防损裂也。其红色如琥珀者为上,鹅油色亦足宝贵,黑为下。可见保养竹刻也有学问。
竹刻工艺品最怕见太阳暴晒,宜于存放在阴凉干净有一定湿度的环境中。如果没有时间把玩,必须用布套或匣子收好,要避免灰尘,以防发霉。竹刻品的颜色是在受空气氧化和人手摩挲而自然形成的。这也是竹刻工艺品天然神趣的一部分。用颜色涂抹或用化学药品加强氧化的作法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常用手把玩,*人手摩挲可使竹器色貌更佳。有人想利用涂油或上漆之类的办法为竹器上光,这也不好。因为油漆会浸入刻痕。产生油渍,会损害作品。还有人想让竹器上的纹饰显得更清楚些,使用颜色填入刻痕,但这种俗气做法会降低竹刻的艺术品位,实为画蛇添足。

 

 

22我国木雕起源于何时,明清工艺木雕有何特点?
答:由于木材易得,故木雕起源很早,其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史前。从商周开始,木雕使以依附于器的方式出现在建筑、家具、车辆、舟船等实用器上。木雕装饰依附于器,服从器的功能,这是实用美术的共同特点,也由此形成了圆雕、浮雕、镂空雕、立体雕、车镟等不同工艺技法。这种特点一直延续到清代、民国时期。另外,还有一些木雕,如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出现的木雕彩绘俑和独角镇墓兽,从汉代兴起的宗教木雕造像,明代嘉靖以后出现的徽州版画,也都是木雕艺术很重要的表现形式。然而,从宋代就开始、在明清时获得巨大发展的工艺木雕,是以各种形制不同、工艺不同的木雕小玩意,小摆设和实用器的形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主题是美化生活,装饰题材也面向生活,神话故事、戏曲故事、吉祥图案使成了主角,格调是轻松的,寓意是美好吉祥的,器形是宜人的。传世木雕作品沉香木雕鸳鸯暖手,就是特意为陈设、把玩而制作的,高5厘米,长8厘米,宽65厘米,色呈青紫,大小刚一握,形状雕成交颈鸳鸯,甚是亲昵,背上莲叶承花。并蒂而开。这类圆雕小品最宜于把玩,故有暖手之称。明清是我国小件雕刻艺术品的兴盛时期,珍品屡出。这件鸳鸯暖手只是其中之一,从中可体会到构思奇妙,刀法老练,刻画传神,宜于把玩,正是这类工艺木雕的特色。

 

 

 

26黄杨木雕有何艺术特色,有哪些著名产地?
答:中国民间木雕工艺品之一,因用黄扬木作雕刻用材而得名。黄杨木是珍稀木材,生长缓慢,有千年矮之称,有四五十年树龄的黄杨木树干直径仅1016厘米,质地坚韧光洁,纹理细密,色黄温润,具有象牙效果,年久色愈深,古朴美观,适宜刻雕小型陈设品。木雕所用的黄杨木,以直而圆且无疤节者为佳。
浙江乐清、温州,是黄杨木雕传统重点产区,福州也有少量黄杨木雕。其中浙江乐清黄扬木雕的历史较早。距今约150年。乐清本来就是雕刻之乡,当地盛行龙灯档”(木雕的灯板龙),有不少善雕刻的民间艺人从事雕小佛像,用于龙灯骨架上装饰。艺人叶承荣,在清道光二十年前后所作黄杨木雕太上老君像,是近代温州黄杨木雕的第一件传世作品。以后,叶家几代均习此艺。晚清时,朱子常改进黄杨木雕技艺,把黄杨木作发展为艺术摆件。他所做的黄杨木雕有佛像、历史人物、仕女、小孩及肖像等,五子戏弥勒布袋和尚济公和尚捉迷藏等经典作品,在1910年南京南洋劝业会和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博览会获二等奖。在20世纪20年代初,浙江温州和乐清的黄洋木雕在国际上小有名气,开始出口。
20世纪50—90年代,涌现不少优秀艺人,有叶润周、王凤祚、王笃纯、高公博、王笃芳、虞金顷等。著名艺人王凤祚创作的苏武放羊,曾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覽1959年,他为北京历史博物馆创作的大型木雕毕昇,作为长期陈列展品。名艺人叶润周擅长镂雕技艺,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有的作为国家礼品,有的出国展覽,曾荣获浙江省创作设计一等奖。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蓑翁酒不醉人人自醉济公被国家作为珍品收藏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他的济公一一我行我路等作品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和希望奖。
黄杨木雕群仙祝寿,长160厘米,高60厘米,宽30厘米,采用圆雕和各种雕刻相接合,刻32位神仙共赴瑶池为西王母庆寿的故事,场面宏大,是黄杨木雕的新发展。现代浙江黄杨木雕产品,已形成一个很大的行业。除浙江的乐清、温州外,福建的福州、广东的潮州、上海等地也有黄杨木雕。
27民间黄杨木雕收藏行情如何
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间黄杨木雕收藏市场逐步升温。当时台湾地区收藏者经常到温州、乐清收购黄杨木雕,有的一年来三四次,每次购买的黄杨木雕价值均达十几万元。
由于明清时期的黄杨木雕作品现今存世极少,因而在近几年的拍卖市场中,黄扬木雕风头劲猛,市场价格令人吃惊。一款清乾隆年间的黄杨木雕牧牛摆件,长24厘米,下承红木雕松竹梅纹座,座上立一象牙雕牧童,并饰以珊瑚、松石翡翠、蓝宝石、碧玺组成的八宝花卉,在200212月中贸圣佳的一次拍卖会上,以44万元售出,一款高117厘米的清代黄杨木雕人物笔筒,割有乾隆壬子三月,陈激水藏字样,估价仅12万到18万元,在20027月北京翰海的一次拍卖会上成交价竟然达到682万元。目前市场上的黄杨木雕绝大多数是现代作品,价位不算太高,但其中有一部分是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因而市场前景看好。近年来随着收藏者的日趋成熟,国内很多藏家开始盯上黄杨木雕了,价位从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投资收藏黄扬木雕最主要的要看雕工的水平。

 

 

 

28清末民国时期的福州木雕有何艺术特色?
答:福州木雕发展较早,在唐宋时代已经有庙宇的佛像,如保留于大禅寺的唐至五代佛像,后来发展到建筑栋梁上的雕刻装饰,又逐步发展到神龛和家具,又称为雕花。到明代,开始有了圆雕仿古人物作品。
清代,福州木雕的艺术流派有象园、大坂、雁塔等三大流派,名称以艺人聚集的乡村为名。
(1)
象园派
早在柯传灿、柯传钟时,该乡使以雕花为业,并在孔某的影响下,树根雕刻的欣赏品曾风盛一时。后来,出现了柯庆元、柯世仁、柯昌贺、柯玉开等四位著名艺人。他们的刀法是细雕慢刻,衣褶用力犹如微风拂水,轻纱曼绉,特别清秀。
柯庆元技艺精湛,还利用黄杨木坚韧不易折断的特点,以精工细雕的镂雕见长。他的作品,山峰峦岫的高低层次,远近有致,衬以花草树木、亭舍楼阁、人物等,意境十分幽雅。特别是他还能以机械原理创作活动的作品,如刻龙舟踏水车等。
柯世仁擅长佛像,遗留作品较多。他善于根据黄杨木、红木、竹等不同材料的性能,运用刀法,劈、,削、雕、剔,随心所欲,风格各异,可说是集前辈艺人传统技法之大成。他雕刻的花鸟草虫,玲珑精致,极为生动。柯昌贺专雕灯台。柯玉开除擅长人物外,也雕灯台。柯玉开的徒弟柯河河技艺颇高。柯河河的徒弟柯敬煊则在继承师父的技艺基础上有所发展,专攻寿仙、达摩等。风格古朴,人物传神。20世纪50年代以后著名福州雕刻艺人阮宝光、柯翊冰等是柯敬煊的徒弟,他们保持和发展了象园派福州木雕细刀轻凿,纤细清秀的特色。
清代,象园派除以上柯门四家外,还有著名艺人俞连科。俞运斌是俞连科这一支派的起之秀。
(2)
大坂派
因清末著名艺人陈天赐而形成的艺术流派,亦称陈派。由于陈天赐的木雕之艺是学自柯传钟,也是出自柯门,与象园派实为同源。陈天赐以龙眼木雕为主,擅长刻仙佛,特点是善于刻画人物内在神态,仙佛的面相庄严慈祥,身姿优美大方;刀法劈削有力,衣褶如急水奔驰,风格粗犷古朴,木雕作品采用龙眼木棕黑色的本色。
陈天赐的高徒陈道灿,擅长仕女雕刻,在形象刻画方面很有建树。陈天赐另一高徒陈宗祥专雕水牛,技艺超人。相传他没有学满师就外出谋生,其作品置案上,观众見了忙用双手拦牛,生怕水牛走动而跌摔。陈道灿的徒弟有二十多人,其中突出的有陈国铿、陈祖铿、陈依镁等,进一步发展了大坂的艺术流派。这些人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都成为著名的雕刻艺术家。
凤坂乡的徐志勤学陈天赐的花草鸟虫,以黄杨木为材料,雕刻框挂,屏风等,纹样有秋菊、兰花、翠竹、梅花以及鸟禽等,构图章法优美,雕刻精细,技法多样,除浮雕外,还有多用镂空雕,玲珑剔透,生动活泼。其后,徐炳钗用浮雕与镂雕相结合的技法,创造了具有透視效果的透空雕刻,如透花屏镜,两面都可欣赏。还利用牛角雕刻制成芦蟹柳蝉葡萄松鼠深潭游鱼等透屏,有很高的观赏性。
(3)
雁塔派
首创者为陈良礼,后来有陈兴賀、陈瑞年,王清清、陈兴梅等人。他们所做的木雕用于漆器,故又有漆器派之称。雁塔派的作品有浮雕博古图案花板、印锦花模等。
29
龙眼木雕有何艺术特色?
答:龙眼木雕是福建著名的工艺雕刻品。龙眼木雕的产地有福州、泉州和惠安等。龙眼是南方的一种果树,果实晾干后叫桂圆。龙眼果树年久后要重植更新,故龙眼木料丰富易得,成为福州木雕的传统用材。龙眼树姿态万状。材质坚实,木纹细密,色泽柔和。老的龙眼树干,特别是根部,虬根疤节,姿态万端,是木雕的优良用材,稍加打磨就很光滑,经过染色打蜡、上漆后,色泽又黑又亮,具有浑厚稳重的风格。
清代福建长乐木雕著名艺人孔某(名不详),利用树根节疤和凸凹、弯曲的自然形态,相形度势,因材施艺,按照天然肖似形态,稍加斧凿,刻成古代人物和飞禽走兽,风格古拙可爱,富有装饰趣味。当时,孔某的树根木雕在福建颇有影响。长乐、福州等地的雕花艺人,如象园乡的柯传灿、柯传钟兄弟以及俞连科等人,争相竞效,盛行数十年。大坂乡雕刻佛像的艺人陈天赐,改用龙眼木为原料,作品畅销日本及欧洲各国等地。后来,象园乡的艺人也改做龙眼木雕。
龙眼木雕属根雕风格,例如做一个渔翁,不用写实手法,而是相形度势,借龙眼木之形构思,借势出形,以天然逼真取胜后,树身上的天然疤节仍保留,故又名天然疤。著名的龙眼木雕艺人有柯世仁、柯庆元、陈天赐、阮宝光、陈依镁等人。
福建龙眼木雕制作工艺分打坯、修光、磨光、染色、上漆、擦蜡、装牙眼等10多道工序。首先用斧头砍劈出形象的外形轮廓,几斧之后,即可定出形象的外形。打坯是用刻刀进行细部加工。修光是细心修整,修去粗坯中的刀痕和不足之处,使形象准确,衣纹流畅,表情生动。磨光是在雕好的木雕上进行打磨,至浑圆光亮。染色是用绿矾水将木雕染成褐色。干后打上头道蜡,薄薄地涂刷一层生漆。装牙眼,就为人物木雕、动物木雕装上骨制牙齿和玻璃眼珠。再经多次擦蜡后,才能制成光亮精美的龙眼木雕。
30根雕有何艺术特色?
答:根雕是用树木、竹子、藤、芦苇的根桩,制成人物、动物及各种实用的几案、桌椅、手杖等。现代根雕又称为根艺或树根造型。
根雕起源很早,原始先民用怪形的树根、贝壳、兽牙制成挂饰,挂在身上,用以区别部落和表达感情。南朝齐高帝(479—482)曾将竹根雕成的如意,赐给隐士明僧绍。北周庾信在奉报赵王惠酒诗中有野炉燃树叶,山杯捧竹根的诗句。由此可知南北朝时期的根雕,以制作杖头、如意、拂柄、笔斗、抓背之类实用品为主。唐代时出现了用树根雕刻的人物,动物。中唐韩念曾作诗《题木居士》,描写过一件用树根雕刻的艺术品: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叶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太平广记》记载了一件树根雕成的狮子。毛爪眼耳足尾无不悉具。元代时,名画家王振明所画的《伯牙鼓琴图》中有一只香炉的长案,是用树根的自然形状制成的。
明清时,根雕作为一门行业技艺,有了很大的发展。民国学者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中记载了明清时期著名的根雕艺术家50余人。
明代以来,树根工艺品的品类很多,如烟斗、笔插、手杖、古玩盆景的台座,以及套桌椅。上海豫园玉华堂内的瘿木桌椅,是明代艺人用榕树根制作而成的。另外,嘉定的朱缨、朱稚徵等人的根雕作品渔翁张果老像等,至今还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内。
清代竹根雕刻钟馗,高35厘米(不含伞和座子),直径20厘米,在厚约3厘米的大竹根上,雕钟馗骑毛驴在奔驰,两侧有5个小鬼各执剑、伞、花瓶相随,形象生动。
明代树根雕流云槎,通高86.5厘米,长320厘米,宽257厘米,原是一呈床塌形的天然树根,经扬州根雕艺人略事雕刻,饰以流云纹样,使之造型古朴如槎,妙在天成。许多高官、学者看后贊叹不已。在槎的正面枕处,刻有明代赵宦光所题篆书流云二字,槎面及边沿镌有明代董其昌、陈继儒,清代阮元、半园主人、衡永共5位名人的题记,尤为珍贵。现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20
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现代根雕有了很大的发展。1986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成立了根艺研究会,组织并指导根雕创作。根雕的创作过程与木雕不同。根雕的构思要服从根的形态,因材施艺,借料施艺,在保持树根天然美感和天然清趣的前提下,形象要有似与不似之间神似,方是妙品。
31北京工艺木雕有何艺术特色?
答:工艺木雕,古时叫小器作,专门从事室内内檐装修和木器陈设的制作,按用材不同又有广木作、梨木作,楠木作之分,在制作上分画、刮、拉、挖、斗、旋、锼、凿、铲、锉、磨、色、蜡等工序,艺人以锼刻花活,木活大小件均能制作为荣。北京工艺木雕在元代时形成了行业(与修元大都有关),在明清时,北京工艺木雕不仅有清宫造办处下设的小器作,还有鲁班房一一位于崇文门外,是清代北京民间小器作的行会机构。由于北京是京师,对高档工艺木雕有很大的需求,由此促进了北京工艺木雕的发展,并形成了北京木雕的工艺特色。民国期间,北京的鼓楼大街、东四牌楼、晓市大街一带,木雕作坊较多,作坊门口大都挂有炉瓶架座,神主佛龛,一应俱全的招幌。在20世纪40年代,因为日本侵华战争,北京工艺木雕日趋衰落。
1953
年北京饭店、中央民族学院、西颐宾馆等相继动工建设,需要木雕艺人进行室内装修,便把北京仅有的几位艺人张玉宽、陈希林、谢洪安、苗广春、刘汉臣等聚齐,又招回多名为生活所迫已经返籍的艺人,开始恢复工艺木雕业。
20
世纪50年代以后,北京工艺木刻主要为玉器、象牙雕刻、景泰蓝、雕漆、烧瓷等配制各种几、座、架、台,也制作首饰盒、书画盒、多宝镉等。北京木刻木座有红木、紫檀、花梨制成的高档品,也有用杜木、色木或梨木制作的一般木座。款式有锼空雕花、锼空结合、起地雕花、锼空嵌金银丝、锼空与锼象牙花、锼空与锼骨花等几大类。常用纹饰有西番莲、夔龙、夔风、勾子莲、拐子莲、八道马(莲瓣纹)等。北京木雕艺人张玉宽、陈希林、邱立印和高崇礼都有出色的技艺。张玉宽、陈希林能自画自作,精通雕、锼、凿、铲等技 v艺,擅长制作大型立屏、屏风、扇屏等。邱立印擅长浮雕花鸟纹样。高崇礼擅长制作民间神龛及家具上的深浅浮雕和镂空雕饰,晚年改作圆雕,代表作品有骑兽三大士解珍解宝猎虎记行者武松

 

 

32上海木雕有何艺术特色?
答:上海木雕有黄杨木雕、白木雕和红木小件几种。上海黄杨木雕以圆雕作品为主,刀法精细,造型生动,作品大多取材于儿童生活。上海黄杨木雕工艺美术师徐宝庆创作的五子戏龟,雕刻了五个骑龟玩耍的孩子,有的仰天大笑,有的奋力攀上龟背,形象生动。黄杨木雕顽皮娃娃乘龙等,也都是定型畅销的产品。
上海白木雕讲究构图丰满,层次丰富,刀法精细,富有变化,具有精工华贵的装饰特色。产品有插屏,屏风等高档陈设品,还有家具、啤酒橱、台灯、果盘等实用和装饰相结合的制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木雕艺人运用立体雕、深浮雕、浅浮雕、镂空雕、双面雕、阴阳划等多种技法,创作了龙船、蟠桃盛会等大型木雕艺术品。白木雕龙船,总长24米,高15米,宽0.5米,雕刻了《红搂梦》中120多个人物。龙舟上的三层搂亭,门窗均可启闭,窗格纹样多达1万多个,细如发丝。白木雕蟠桃盛会,高165米,宽130米,雕刻了各路神仙参加蟠桃会的盛况。这两件作品,前者在美国,后者在日本。
上海红木雕,以小件为主,艺人运用镂雕、浮雕等技艺,制作各种传统的文房用具、烟具、花插、仿青铜器等,纹样有花鸟瓜果蔬菜、虫鱼等。
33江苏苏州小件木雕有何艺术特色?
答:苏州小件木雕有红木小件、黄杨木雕、竹雕、檀香木雕几种,均具造型精巧,打摩细致、色泽光润、美观耐用等特色。从现行史料看,苏州小件木雕大约始于唐代后期。虎山云岩寺塔内的木雕珍品一一楠木藏经箱,是五代时期的作品,长37.8厘米,宽192厘米,高21厘米,各部连接处采用明榫,外包银质鎏金花边,经箱底座四周雕有如意头镂空纹样,精巧华美。从南宋以来,苏杭一带经济繁荣,高门豪宅盛行无雕不成屋的社会风尚,工艺术雕十分发达。从明代中后期起,苏州又是我国苏式硬木家具的主要产地。清代时,康熙、乾隆皇帝多次巡游江南,为布置陈设和馈赠礼品的需要,红木器的生产更加兴旺,苏州城内有红木器作坊62家,制品有几座、小龙船、鸟笼、屏架、盘盒等,出现许多著名的木雕匠人。
20
世纪初苏州小件木雕著名的艺人是赵子康、吴麐昆和陆涵生。赵子康从艺60年,曾在苏州灵岩山寺院、狮子林、拙政园等处雕刻佛座、建筑装饰、屏风、长窗、飞罩等,一生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灵岩山大殿佛座上的西游记纽雕,拙政园留听阁内的岁寒三友和双面明刻飞罩,以及黄杨木雕香瓜葡萄雀梅笔筒、银杏木雕虎丘风景地屏与葡萄松鼠等。
我国著名木雕工艺美术家陆涵生(1 905~),苏州擅长红木小件雕刻的吴麐昆的高足,无论是红木雕刻、黄杨木雕、竹根雕以及印章兽纽等,都能得心应手。现在上海博物馆藏有他早年和吴麐昆合作的优秀作品荷叶树根几,用天然形状的树桩雕刻而成,几面是以红木镶拼镶成的荷叶,并点缀几只小青蛙,宛然如在池中。造型生动美观,特别是每块叶纹镶嵌的榫头都在反面,正面看不出丝毫破绽。陆涵生的木雕以传统题材和民间传说为内容,作品古朴,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如九猴树根几,斑驳苍劲的树根上有九只活泼可爱的小猴,神态各异;树根顶上托着一片荷叶状几面,可以放置珍贵古玩。人民大会堂江苏厅中陈设的江山如此多娇红木大屏及各式花几,均出自陆涵生之手。
34湖北武汉木雕船有何艺术特点?
答:木雕船是武汉传统工艺品,源于古代造船时的小样。1973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出土的木模船中,就有西汉时期制作的长江木模船和东汉时期制作的广州木模船。宋代时,木雕船仍长盛不衰,据《金史·张中彦》记载,当时有位匠师张中彦善雕小木船,构思甚为奇巧,手制小舟,才数寸许而首尾自相钩带诸匠无不骇服
武汉木雕船选用质地细腻坚实的柏木、黄杨木和红木为原料,制成小型的古代各式木帆船,如漕船、战船、楼船、画舫、龙舟、风舟等。其中有古代各地实用的船型,如川江的麻秧子船、歪尾巴船,船体呈形,头子尾翘,有川江一带古朴大方的地方特点;湖南的倒把子船、平顶船、秋子船,船体狭长,头尾向上翘,颇具湘江特色;江浙一带的游船、客貨船,造型优美,装饰华丽,具有江南花色俊俏的特点。此外,还有各种飘海船、过海八面风帆船、渔船等。
木雕船制作技法,除圆雕、浮雕、镂空雕之外,还有采用部件榫合装配工艺。像川江的麻秧子船共有50多个装配件,其中30多个装配件都采用榫接,拆卸组装合很方便。镂空锼花也是湖北木雕船的特点。
民国时期,武汉从事木雕船制作的民间艺人很多,以宜昌老艺人龙云华最有名气,龙家祖辈以制木雕船为业。龙云华从小随父学艺,于20世纪20年代初开设民生玩船厂,专做木雕船。1959年他到武汉工艺雕刻厂带徒传艺,制作了许多不同水域、不同风格的民间木雕船一一宁波三帆船、贵州客船、川江麻雀尾船、湖南平顶船、龙风船,巡抚官船等60多种。
龙云华于1959年创作的端午龙舟大柏木鼓船,在人民大会堂湖北厅陈列。20世纪70年代以后,武汉木雕船又有不少新作,有100多个品种。艺人潘正斌设计制作的大型古式红木龙舟,长58厘米,高32厘米,上下共有五层,大小事台楼阁有五座。红木龙凤舫采用龙和凤双体式设计,造型新颖,别其一格。
35山东曲阜楷木雕有何艺术特点?
答:楷木雕是山东曲阜特有的工艺品。楷木,又叫黄连木,曲阜孔林中多有出产。楷木树属漆科,落叶乔木,皮呈鳞状,树型高大粗壮,可高达20几米。叶经霜打后变红,是一种观赏树木,有文楷之称。有趣的是该树雌雄异株,雌树木质柔韧,为淡黄色,雄树木质坚硬,为暗红色。楷木树纹理细腻,是建筑、雕刻的优良材料。曲阜楷木雕的历史较为久远,相传孔子死后,其弟子子贡从卫国移来楷木苗,种于孔子墓边,并用楷木雕成孔子及夫人方官氏两尊圆雕立像。这种传说虽无据可查,但这两尊木雕像于宋建炎三年(1128)曾被孔子第48代孙衍圣公孔端友移到浙江,却是有据可查的。20世纪50年代,这两尊木雕像又移回曲阜珍藏。此外,孔府、孔庙、孔林中的建筑一一大成殿、杏坛、奎文阁、十三碑亭等高大建筑物上的悬梁飞檐,也是用楷木雕刻装饰的。
曲阜楷木雕的传统产品是手杖和如意。楷木质地坚韧,又富有韧性,折枝为杖,天然屈曲有龙蛇之形,古雅可爱。楷木如意,色呈金黄,玲珑剔透,如丝不断,历来是孔府向皇帝进贡的贡品。光绪十七年(1891)山东巡抚给慈禧太后的寿礼中就有一柄曲阜楷木雕手杖和两柄楷木雕如意。手杖上割有百龙百珠,云霞相映,楚楚可爱。如意上则刻有八仙庆寿和群仙庆寿,西太后看后称为绝技。清代末期有著名艺人颜锡忠,能刻五层木雕。曲阜楷木雕在民国初年曾获山东物品展览会一等奖和山东博物展览会二等奖。
建国后,孔子后裔孔宪斌从事楷木雕。现代曲阜楷木雕除生产手杖、如意外,又陆续增添了孔子像、佛像、仕女、笔筒、动物、屏风、镇纸、棋子等品种。1981年艺人颜新景制作的孔子行教像,高达1米,形象生动,轰动港澳。
36云南剑川木雕有何艺术特色
答:云南剑川是白族人世代居住的地区。当地出产云木,树干高大,纹理细腻好看,材质富有韧性,易打磨光滑,是质地非常优良的雕刻用材。当地人多有从事云木雕刻。清代《大理行记》记载:滇之七十余州及邻滇的黔、川等省,善规矩斧凿者,皆剑民。在离剑川只有5公里的石宝山口,至今仍有唐代的许多木雕。剑川木雕以建筑装饰木雕构件和雕花家具为主,圆雕的佛教遗像也很有名。昆明的三牌坊,建水的石照壁、保山飞来寺、中甸归化寺等许多建筑上都有剑川木匠的作品。云南全省有名的建筑都有剑川木匠制作雕花木窗和格子门。从大理国时代一直到清朝乾隆年间是剑川木雕繁荣时期。清代末年,剑川木雕一度衰落。解放后,剑川木雕得到恢复和发展。剑川木雕的传统技艺得到承传,艺人运用雕工复杂的一起一落三起三落五落十八学士闹梅花凤穿牡丹松鹤延年喜上梅(眉)等传统纹样,制作了许多精美的木雕家具。人民大会堂云南厅的木器雕刻就是剑川艺人所做。剑川木雕传统纹样有茶花、梅花、喜鹊、狮子、孔雀、龙凤等,尤以龙风、花鸟最为出色,构图饱满,层次丰富,充满了吉祥喜庆的寓意。表现了淳朴的民情风俗。

 

 

37天津木雕有何艺术特色?
答:在清乾隆年间,天津就有房、云、赵三家有名的木雕作坊,制作建筑装饰和家具装饰,如廊檐、隔扇门窗、炕罩地罩及桌几案椅等。其中房家以刻狮著名,云家以雕凤有名,故民间有房狮云凤之说。木雕艺人房广元善用锼弓子制作木雕。民国时期,天津因租界里大量修建房屋,木雕业一度兴旺,出现了朱兴涟、何万清等著名的木雕艺人。
何万清的技艺特点是将中国花鸟画与木雕结合起来,使天津木雕从单纯装饰的实用工艺品发展为雕刻艺术品。何万清一生授徒很多,其中以刘杏林最有名。刘杏林14岁从师学艺,满师后任天津实习工厂雕花教师。他善雕花鸟,作品精巧秀美,刀法纯熟,人称木雕刻,他的木雕挂屏、立屏是高档工艺品。
38湖北咸浦邦木雕有何艺术特色?
答:鄂南地处鄂湘蜀三省交界处,山多林密,造就了一批民间木雕艺术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流派一一咸浦邦。
鄂南地区的房屋建筑、庙宇祠堂、房屋摆设、婚嫁喜事器物上都刻有寓意喜庆、吉祥、长寿为内容的木雕,如祠堂的祖宗牌位上雕着神仙,龙拄刻着八仙,打官上雕着福禄寿三仙,香几上刻着传说故事,就连香几腿上也雕着象或狮的纹样。桌、椅、凳以至拐杖、火盆、脸盆架上都有镂雕和浮雕纹样。鄂南地区的流行的木雕纹样中,以神话故事、动物、花鸟、山水、亭廊和戏曲故事为主。
崇阳的三状元床,画面正中刻有三顶状元帽,两边是马和狮,寓意吉祥;床四周还刘有麒麟送子望子成龙寒窗苦读光宗耀租”4幅组雕。又如全家福雕花床,全家福三个字由28个喜鹊组成,字体像是古代虫鸟书的手法,象征喜鹊临门,福满全家;床四周有百只喜鹊和葫芦的浮雕,祝新婚夫妇多子多孙,儿孙满堂。鄂南地区的床主要是用装饰主题命名(适应使用者的要求),由此形成了郭子仪皮寿百鸟朝凤福禄寿喜仙人麒麟送子图八仙年年有余等床式。鄂南地区的流行的木雕纹样中,还有数量很多的戏曲人物、传说与神话故事、动物及花鸟、亭廊等。
各湖北大冶地区的民间木雕很有特色,县境内尚有百幢宗祠、祖堂,包括民间,还流传有大量木雕珍品。大冶民间木雕分为建筑装饰、家庭用具、生活小品三类。建筑装饰多用于庙宇、宗祠的建筑装饰木雕,花样繁多;家庭用具多为八仙桌、太师椅、双层柜、梳妆台,大花床等雕花家具;木雕小品有牛、马、狮、鹿、麒麟、转龙等,造型美观,可供玩赏。
木雕纹样采用民俗味很强的戏曲故事(三国故事为主)福禄寿全家福鹿鹤松杨柳燕松竹梅梅兰竹菊喜鹊唱梅鹿鹤同春双凤朝阳二龙戏珠喜报三元等吉祥图案。纹样构图完整,情节生动,在形象刻画和细节处理上具有市民的情趣。
大冶民间木雕的历史源流,目前还没有发现文字记载,但灵乡镇杨伯村有祖传五代的木雕世家;茗山区郭家村一带农家,至今还有100多年前的大花床;大箕铺乡赵家铁铺村赵氏宗祠,据说有400500年的历史。
40什么是百宝嵌?
答:是明代嘉靖年间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周翥所创,也有说是周柱周制周治,估计是同一个人。百宝嵌是用于漆器镶嵌。清代桐西漫士在《听雨闲谈》记有:周制之法,惟扬州有之。明末有周姓者,始创此法,故名周制。其法以金、银、宝石、真()珠、珊瑚、碧玉、翡翠、水晶、玛瑙、玳瑁、砗磲、青金、绿松、螺钿、象牙、蜜蜡、沉香为之。雕成山水、人物、树木、楼台、花卉、翎毛,嵌于檀梨漆器之上。大而屏风、桌椅窗桶、书架,小则笔床、茶具、砚匣、书箱,五色陆离,难以形容,真古来未有之奇玩也。乾隆中有王国琛、卢映之辈,精于此技。今映之孙葵生亦能之,葵生能刻漆,为一时绝艺。近代以来,把凡是由许多种名贵材料镶嵌在一起。制成工艺雕刻装饰或装饰工艺画的,都叫百宝嵌,不再单指漆器镶嵌。

 

 

 

 

47果核雕始于何时有何艺术特色?
答:我国古代曾盛行一种立体微雕技艺,是在核桃核、桃核、杏核、橄欖核上雕刻人物、动物、船只、花鸟、山水等形象,作品小巧可人,可随手把玩。
果核质地细腻,坚韧,纹理很小,易于奏刀,是制作立体微雕非常理想的材料。所以,果核雕就成了微型立体雕刻的主要表现形式。果核雕刻与流行的微雕一粒米不同。一粒米说是刻,其实就是画,是以刀代笔,在平面上刻出精微细致的阴线刻,用画面来表现;而果核雕则是雕,利用做工精巧、形象细微的立体雕或圆雕来表现。立体微雕的历史非常悠久,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有一位奇巧人能在棘刺上刻一只洗澡的母猴。从明代起,果核雕主要流行于广州、苏州、太湖舟山、山东潍坊等地,工精艺巧,独具一格。果核雕技艺受果核本身的局限,只能以圆雕、浮雕为主。艺人们要充分利用果核的形状、麻纹、质地,因材施艺,精心布局。
果核质地坚硬,制作时,艺人用锉对果核进行整理,用圆凿做出初坯,用小平凿进行细部刻画,然后是磨光、上蜡。串饰则要打孔,陈设品要配上木座和玻璃罩。
现代果核雕有传统题材和现代题材两类。传统题材作品有采莲船八骏图西厢记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十八罗汉像念珠百子图等,也有现代题材作品如暮归洪湖赤卫队嘉兴南湖纪念船
48明代果核雕有何特点?
答:明代果核雕进入全盛时期,明代人称为鬼工技,特别是橄榄核雕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达官贵人視其为宝物,作为佩带的装饰品,风行一时。
明宣德年间(14261435)有艺人夏白眼擅长此技,明高濂《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记载:我朝宣德年间,夏白眼所刻诸物,若乌橄榄核上,雕有十六娃娃,状米半粒,眉目喜怒悉俱。又如荷花九鸶飞去作态成于方寸小核,可称一代奇绝。
明代张衮《水南翰记》:永嘉年间,以青梅雕刻脱核的花鸟,纤细可爱,以手擘之,玲珑如小盒,阖之复为梅,谓之梅篮。李太白诗曰:珍盘荐雕梅,岂即梅篮欤?”
明代周晖在《续金陵琐事》中记载:成化间,一乐工能刘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饭灯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喜爱此物者上至皇帝,下至庶民,都把果核雕品視若珍宝,和玉器等串挂在一起。作为身上装饰佩件,有的还作为扇坠,风行于世。像明宣宗朱瞻基,明熹宗朱由校都是酷爱核雕艺术品的皇帝,特别是明熹宗还亲自操刀雕刻,其制作的果核雕五鬼闹判,历来被认为是上乘之作。
在民间,像常熟果核雕艺人王毅(字叔远,号初平山人)于天启二年创作桃核雕刻苏东坡泛舟赤壁,被明代作家魏学渺叹为灵怪之技。舟长约3厘米,南约05厘米,中间为舱,上以篷覆之,旁开能活动小富各4扇,窗边雕栏上右刘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船首刻苏东坡及其好友鲁直、佛印,船尾刻有船夫两人。船背刻有细若蚊足的题款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教叔远刻。这件犊舟成为后世果核雕刻典型的表现形式。
宜兴的果核雕刻家丘山精于胡桃核雕刻,作品有东坡游赤壁渔家乐百花篮山水等。
49清代果核雕有哪些著名的艺人
答:清代,果核雕艺术长兴不衰,名家辈出,康熙年间有苏州金老(名不详),嘉定封锡禄;乾隆年间有苏州的宋起风、沈君玉,如意馆中广东籍名师陈祖章等,都是技艺超群之人。封锡禄所作的橄榄雕草桥惊梦,是在一枚橄榄核上就雕刻出疏柳藏鸦、柴门卧犬、屋宇、人物活动等许多细节。生动地表现了乡村夜景。沈君玉所雕刻的驼背老人,头戴棕帽,蓄长胡须,手持一扇,扇上的诗文及衣服上的补缀均清晰可見。据《金玉琐记》记载。当时有艺人以核桃雕刻串连成108枚念珠,每枚念珠上有3~6名罗汉,姿态各异,无一雷同。嘉庆道光年间,福建霞浦有名师方建邵,他刻的橄榄核雕东坡游赤壁也很有名。果核雕一般有三种制式,即单个、成对和串活。单个和成对制品,常用来作团扇和羽毛扇的扇坠,也可作为摆饰品;串活制品多为手串和念珠。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清代雕刻家陈祖章的微雕橄榄核舟,呈稍深的橘红色,高16厘米,长34厘米。陈祖章借鉴明人王毅刻核舟的经验,创作了东坡夜游赤壁,在技艺、内涵上都有所发展,人物有苏东坡、客人、客妇、艄公、书童等八人,每人神情各异。舱中凭窗而坐的是苏东坡,头裹巾子,宽衣博袖,静静地看着窗外,似在品味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景象。又似在耳听清风徐来、江流有声;艄公似不忍橹声打扰游客的清兴,故意摇慢以便让客人饱览水光月色。此舟雕刻技艺精致细腻,力求创造出一种诗的意境,舟中人物的衣冠、桌椅等都力求符合宋代的社会生活。人物的神情,动作都能恰当地体现其身份、性情和心境。船篷、门窗、栏杆等也件件刻画精细,窗子可开可关。舟底刻有苏东坡《后赤壁赋》全文,下有乾隆丁巳五月臣陈祖章制款,增加了作品的艺术含量,镌文楷体,俊朗挺秀,堪称书法佳作。这件作品也说明,微雕橄榄核舟这一艺术形式也成为宫廷艺术了。
50广州橄榄核雕有何艺术特点
答:橄榄核雕,历史悠久,巧匠辈出。湛谷生用橄榄核雕成的具有广东地方特色的各种花舫,船上不仅有门窗和各种不同姿态的人物,而且船底题有诗句。当他的作品在广州的古玩店出现后,曾使许多象牙雕刻艺人竞相仿制,竟成风气。
20
世纪初.有名匠区桂及弟子江泽流,以雕刻人物和花舫见长。广州橄欖核雕以橄榄核为主,广东增城所产的橄榄最适宜雕刻。其技圆润饱满,肉厚,色深赭。其质比桃核细润竖密,表面无蜂窝状褶襞,宜作深雕细刻;雕成后以豆油或核仁擦拭,光泽莹润如同琥珀,被视为珍玩。
像广州最著名橄榄技雕的双层花舫,刻有16扇可开闭的门窗,舫内有58个姿态不同的人物,还在舵、锚,船的四周都雕着精美的花纹。然这却是刻在一寸长的小橄榄核上,令人见之惊叹。
老艺人欧伦雕刻的水浒,是用62个橄榄核,雕成的62幅梁山泊1 08个英雄好汉的图画,个个神态逼真,性格各异,俨然构成完整的水浒故事画卷。
51
江苏舟山橄榄核雕有何艺术特点?
答:舟山,位于太湖之滨,又离上海不远,在历史上曾是著名的雕刻之乡。在清代中期,舟山的象牙雕刻颇为有名,带有一部分人从事橄榄核雕。
20
世纪初期最有名的艺人是殷根福,以善刻罗汉观音八仙等念珠而驰名江南。其刀法雄健、形简意赅,世称殷派。他传技于一子,一女及二徒。其子殷小男,又传技于钟年福。钟年福一改师门作风,形成刀工隽秀、作风写实的钟派
舟山橄榄核雕,以广东增城所产的橄榄核为原料,以雕刻仙、佛、罗汉题材为主。
20
世纪60年代,舟山橄榄核雕的传人是殷根福的后人,其中最有成就的是其女殷雪芸。殷雪芸是苏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专事橄榄核雕艺术的研究人员,以专刻罗汉念珠为主。知十八罗汉,是由18枚橄榄核雕成,每枚雕全身罗汉一人,面型、表情、姿态各不相同,所来坐骑,或马,或牛,或狮,或象,还有鹿、麒麟、独角异兽等。坐骑一侧各有侍者一人。或持拂尘,或持刀槌,神态各异。人物的衣褶简练,线条遒劲有力,富于东方艺术的传统色彩。殷雪芸的徒弟董兰生的橄榄核雕鉴真东渡船,在一枚橄榄核上刻有鉴真和尚及弟子,船工共35人,并配以玉石和红木制成的水座。
52近代山东潍坊核桃雕有何艺术特色?
答:山东潍坊核桃雕已有百余年历史。清末民国期间。著名的核桃雕艺人有丁念廷、高家俊、都渭南、张大眼、陈子和等人。1915年,丁念廷、高家俊的核桃雕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上获银牌奖。都渭南之子都蓝桂,也学核桃雕,艺成之后又收考功卿为弟子。其后,又有核桃雕艺人考功卿和其徒弟王绪德继承,发扬潍坊核雕技艺,尤得其妙,成为20世纪著名的核桃雕艺术家。他的代表作赤壁夜游西厢记泰山风景百万雄师过大江等作品曾在十几个国家展出。
核桃雕赤壁夜游借鉴了明人王叔远的构思,青出于蓝胜于蓝,作品的内容大大超过了前人。所雕人物除了苏东坡、黄鲁直、佛印、书童、艄公外,又增加了书童、茶童喜一人,器物方面则增加了酒桌一张、酒壶两把,左右篷门上有门环两个、风旗一面以及细如发丝的锚链一条,锚链由45个链环组成,环环相扣,转动自如,充分显示出作者精湛的技艺。核桃雕百万雄师过大江則生动地再现了雄伟壮观的渡江战役的历史画卷。在长不到35厘米,高不过25厘米的桃核上,雕刻了18名解放军指战员形象;指挥官手拿望远镜,两眼紧盯着大江对岸;司号员吹号,战士有的在射击、有的在装弹……精细入微。
53
江苏扬州果核雕有何艺术特色?
答:扬州果核雕,在清代至民国年间,在坊市上常有所見。民间艺人以桃、杏、橄榄核或核桃为材料,刻制成花鸟、人物车船、印章及十二生肖之动物形象,穿线系于杆上出售。艺高者能巧妙地利用果核上的自然麻纹,随形立意,雕刻成各种生动的景物,或集多粒果核,刻制成念珠,每个果核上刻仙佛、罗汉。但此种小型雕刻,要经艺人竭尽巧思,雕镂劳作,数日方成,而难得好价,不可温饱,故习此艺者渐少。至20世纪40年代,扬州果核雕已难见到。现存的作品,要数扬州博物馆藏民国年间朱植之所作最为精美,一粒果核上,刻山石、亭台、众多人物,景象动人,甚为可爱。
54什么是果壳雕,有哪几种艺术表现形式?
答:果壳雕是在瓜、果外壳上进行装饰雕刻的工艺技术,也泛指用果壳雕刻而成的雕刻工艺品。我国的果壳雕主要有匏器、割葫芦和椰雕三种。
匏器即用葫芦制成的器具。古代宫廷和民间都盛行。
椰壳雕刻产于海南岛,在唐代就已有名,至清代乾隆年间,技艺尤精,成为天南贡品。现代椰壳雕刻仍很盛行,在技艺上又有新的创造,成为很有地方特色的著名工艺品。
刻葫芦之技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清宫内有太监梁九公,常以玛瑙制成的钝口刀具在葫芦上刻凸起的阳文,或镌刻儿童斗蟋蟀等图画,人称梁葫芦。其所速葫芦,大者如斗,可为果盆;极小者,可为妇女耳坠;有的还用象牙、紫檀为盖口,空隙处刻有梁九公制小方印。因雕工精巧,细如毫发,为当时京师所贵重。
另外,山东聊城的刻葫芦也很有名,是民间风格的。光堵年间(18751908)。刻葫芦之技盛行于甘肃兰州,至现代已成为著名的民间工艺品。
20世纪末,北京、天津有一些人以制匏器、刻葫芦为业。成为花鸟鱼虫市场、古玩市场上很有特色的工艺品。
55什么是匏器,有何艺术特点
答:匏器,即用葫芦制成的品具。古代宫廷和民间都盛行。古代帝王祭天,就以匏为爵,称为匏爵。以葫芦制成的酒器叫匏樽,在民间很盛行。宋代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有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之句,令人想到清逸。不过,这些都是直接利用葫芦壳,没有艺术技匚,算不上真正的匏器。
真正的匏器,据说是明末太监梁九公首创用模具控制葫芦形状而制成的匏器。模具有木雕和砖雕两种,均为阴模,形状可为六方、四方、八方、扁圆等,内壁上有阴刻的各种图案纹样和文字款识。将阴模套在生长的葫芦上,随着葫芦的生长成熟,就能随模具的形状,大小成器,其上花纹款识,宛若雕成;再经过髹饰,镶嵌盖口铃扣等,就成为巧夺天工、华丽精巧的匏器。匏器以酒其居多,也用于制作养蝈蝈的笼子或装饰品。
清初在丰泽园内大量种植,数量可观,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匏器较为盛行。《清稗类钞》对此有较详细的记载。装饰技法较多,镶口用象牙、玳瑁,种类有杯、盘、碗、壶、瓶、笔筒、鼻烟臺、蝈蝈笼等器具。
解放后此技曾中断过二三十年。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又有人从事匏器的制作。到21世纪初,匏器在民间术品市场上很流行,品种数以百计,各式各样的碗、盆、瓶、壶、盂、盒、罐、炉等应有尽有,装饰方法也多种多样,有刀刻、针刻、绳扎、范制、火画和轧花等。作工好的,价格还很高,如配上象牙盖口,每件达三千元左右。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闲时一小木 2011-12-19 08:28
好资料 辛苦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Copyright ©2006 mgm1.diy.cc All Right Powered by 木工爱好者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学木工网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公安备案号 46010802000427 - 学木 工-好尚品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