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熏旧的颜色中去识假。
凡涉及到“古”的,就要有陈年的痕迹,为使现在的东西尽可能地与过去的东西相近,如旧字画、旧书藉、“文革”中的宣传画、旧的邮票、旧纸币,甚至连旧的竹板、笔筒等,都是在“熏旧”上做了不少手脚。如果不仔细观察,很难识别出来。这些“旧”的东西,多半是人工熏的和用烟叶水涮的。而它们的纸质却是板正的、嫩的,缺乏自然的皱纹叠痕。如仔细观察,甚至还会发现泛着油光。这便是假的所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辨伪的过程中,要尽量从画的背面去观察,从纸的纹理上去观察,而作为木的或竹的制品,则须从边角处、棱角处去观察,一般是能够识别的。
三、从刻画雕痕中去识假。
作为古玩,多半都是工艺品。而工艺品总少不了刻画中的雕痕,特别是些新玉制品冒充老玉,总会在刻痕上留下假的刻痕。而这种雕痕,无论如何涂蜡打油抹色作旧,只要仔细看去,都有一种新的琢痕是抹不掉的。而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沟槽之中,辨伪的地方也正在这里,很可能会在某个夹缝中或小孔里发现一些琢碎小片深藏其中,这则更说明了它是作旧新货。
除了以上这些假的迹象外,另外还有青铜器的作假(多半是锈色诡绿和泥土没有附着力),甲骨文作假(或是塑料、或是新牛骨进行腐蚀),老红木老陈木作假(用树脂加塑料另外染色),字画作假(用烟草水、醋水涮染),瓷器作假(用酸蚀土埋涮浆等)。总之,在古玩的识假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眼力加经验加知识,要细心谨慎去辨伪,而且要多比较、多请教。一句话:必须多看多问多测磨多对比,慢慢地就会练出火眼金睛了。交学费是必然,但一定要学成归来。这就是玩古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