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动手干木工活少了,动脑和动笔画草图多了。
长期纠结于“四角八叉”凳子,也曾用萝卜,泡沫塑料模拟制作过榫卯,但感觉还是没有完全清楚。
渐渐地就放在一边不去想了,要不头都大了

。
近日又一轮开始想做“开叉”的板凳了,也陆续画了草图。
昨晚睡不着觉,又在脑海里画图了,这次有了新的突破,算是彻底解决问题了。
说来简单,有师傅的朋友可以按照老师教的划线方法和传统口诀,一直做下去就完活了。
但深究起来可不是这么简单了,说白了就是能否掌握原理并合理应用和有所创新。。。
曾见过一个“开叉”的大板凳或称为“吧台凳”更合适,腿脚开放的过度了,估计不小心走过它旁边都会被绊倒了。
这就让我想到了传统上所说的“凳腿不出凳面”的经验总结。。。。。。。
闲话少叙,回到正题上。
把“四角八叉”简单化或是按步骤分解,则是合理可行的方法吧。
搜索枯肠,想到了初中和高中时学到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立体(xyz)三维坐标和立体几何,
外加自己学过的”工业素描“做草图,剩下的问题就是找到合适的木料开工验证了。
这样一来,不论是方木还是圆木,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说白了就是
腿脚的上下斜面与凳面平行问题了,榫卯也依据这些而定,
难点或者应该说是凿榫卯的技法和经验问题。
哈哈,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同时复杂了明确了就简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