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丢了青春 发表于 2013-8-9 15:06:26

【与子偕老】 ---逐木轩作品

《与子偕老》----创作小记
       朋友寄来一块拱桥状的海黄料,瞩我加以雕琢。沟通交流间朋友言词闪烁,称此料质地极佳,现在已很难觅得云云,言下之意自是希望得到满意的物件的同时,还需刀下留情不至于那么地显得骨感。这就和女人减肥差不多,丰满的同时还得凹凸有致。呵呵,爱木惜木之人大致都是这般模样的,不足为怪!其实也无需赘言,良材的雕刻自然是应当遵循惜材如金,因材施雕的原则。
       了解了他的意图后,就进入了揣摩构思的阶段。料子呈扁平的管状,貌似平淡无奇,只在中间有一处凸起的枝桠似乎可以做些文章,剔去糟朽后,最终确定主体为包卷着的一片随形蕉叶,枝桠处雕两只蜗牛,相向交颈缠绵,恰如一对久别的恋人历经种种劫难后终于得以重逢,相拥着在倾诉浓浓爱意和无尽的思念之情。爱是世间永恒的主题,亘古不变,人固有人之情怀,兽也不见得只剩兽性,由此及彼.我更愿意相信渺小如蝼蚁昆虫也有属于它们自己的情感世界。作品最终定名为《与子偕老》,借物言志,也祝天下有情人能够一起终老。
关于此件作品的一点创作构思和随想,公之于众,聊作用来引玉的砖块吧。
      
   

(一)               这是一块拱桥状扁平的海黄料,中间有一块凸起处。相料的过程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作品最终以一个什么样的面貌呈现在你眼前,如果你能够做到透过破烂的袍服,看到她美妙的胴体,那么恭喜你可以进入下一步的打胚阶段。

(二)剔除中间糟烂枯朽,利用两边的实料进一步确定两只蜗牛缠扭的大体动态。


(三)圆雕须得从不同的方位细细观察,以确保万无一失。蜗牛壳的大小、软体的扭结等等,要练就三维的眼光来看待它。

(四)画出蕉叶中间的叶脉线,用平刀出型,打出随行蕉叶的大体形态。


(五)接下来用圆刀打出叶子的起伏。


(六)大小圆刀和圆磨头互相配合进行修整,预留出叶子的边缘处。


(七)叶子的形态基本到位后,接着就是主体蜗牛的定型了,平刀和椭圆磨头就可搞定大形,蜗牛的欹侧关系也需考虑。


(八)蜗牛壳的螺旋结构用一把平刀就可刻出。

(八)蜗牛壳的螺旋结构用一把平刀就可刻出。
(九)壳子大形做好了,软体相对要稍微难些,如果把它简单地理解成一坨软塌塌地东西那就没什么意思了,它其实是有结构的。


(十)用牙机和小平刀仔细、准确地分离出它们各自地结构和形态,糟朽的地方自然留空,巧妙规避。触角的位置要留足,尽可能自然地连接,增加牢固度。











wangdong8533 发表于 2013-8-9 15:19:18

再见大师作。

寻找幸福的猪 发表于 2013-8-9 15:27:57

漂亮…精致:ding

半拉仓库 发表于 2013-8-9 15:53:18

好料好工,构思一流。

xytd 发表于 2013-8-9 15:58:13

大师的作品总是能让人受益非浅!!!

过儿 发表于 2013-8-9 16:02:22

时隔好久又见大师的新作,好一篇教学贴:ty,欣赏学习:xh

juzifeng 发表于 2013-8-9 16:08:41

作品一流,过程也一流!看得入迷了!:ding

DYBJ007 发表于 2013-8-9 16:14:32


再见大师作。

古丰 发表于 2013-8-9 17:27:13

每看到大师的作品,就像上了一堂教学课。
大师的帖子,就像一个经验丰富老教师的教案,详尽、透彻、毫无藏头露尾。
不像那些“实习老师”的帖子,“案例”既不典型,也非唯美制作,语言确是闪烁其词,生怕别人掌握了制作要领似的。

zlqzl 发表于 2013-8-9 17:40:30

据我所知,报考文体艺术学院的学生一般文化成绩都不怎样,没想到“青春”兄的文字也如此了得,真是佩服之至。

木虫007 发表于 2013-8-9 18:36:34

当浮一白。

xiaoxies 发表于 2013-8-9 19:08:23

现场教学!老师辛苦了!

二马冯 发表于 2013-8-9 21:58:29

好一篇教学贴

逍遥自在的鱼 发表于 2013-8-9 22:12:12

古丰 发表于 2013-8-9 17:27
每看到大师的作品,就像上了一堂教学课。
大师的帖子,就像一个经验丰富老教师的教案,详尽、透彻、毫无藏 ...

握手握手,同感同感,嘿嘿

whaoroy 发表于 2013-8-9 22:43:27

每次看到大师的作品,都会仔细欣赏。构思巧妙,手艺精湛。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与子偕老】 ---逐木轩作品

木工爱好者网站车贴
人一生中 必须有一样 不以此谋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