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2 K7 b0 G# p3 V我写此文的意思,旨在正本清源,说明日本组子的渊源,与我国明及以前的格栅、花格乃是一脉传承。 . ~ [/ \: f( J8 k( R( B+ G! f8 J1 P
日本的组子纹样,不只传承了中国唐时的风格纹样,而且受到了中国明代造园风格纹样的甚深影响。其纹样的整体构成风格、理念与我国明及以前时期极其相似,真如一脉传承,包括日本造园的理念也受到了中国造园思想的深刻影响。当然不否认日本在组子纹样上、造园上有自己的创新,而且也很成功。但这种创新只是在一些纹样图案的创造上(增加了一些自民族元素的纹样),改进了一些制作工艺。因此这种品类纹样的增多、工艺的不同,只是局部的,组子整体的风格、理念、及制作原理,还是中国(明朝及明朝以前)语境下的。 . {2 ^1 q& a5 M0 e6 Y5 `1 a. E
就像时下流行的现代新中式家具,固然简约美观,有些设计的款式也很成功(我也很喜欢),但从整体框架、造型设计的构成上,依然脱离不了中国古典家具的语境。其构造上虽有简化,仍脱离不了古典家具榫卯结构的语境。 ! u+ M3 A* n I! C5 X: c# [
日本组子的审美,源于中国(明及明以前)审美的甚深影响。由于受到清代风格的影响太深(有清一代268年),我们认不出明及以前的风格,也曾经属于我们,而只把距离最近的清代风格,当成是我们本民族的。而在日本组子上,又几乎看不到中国清代纹样风格的影响,就很容易错把不同于清代的花格(即日本组子),看成是纯日本民族的创造,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 : k& [* f$ u1 s9 N- p l9 ^5 P5 [
但很多国人都不明白以上事实,都说“日本组子”,却看不到它的来龙去脉及渊源,好像是日本专有独创似的,鉴于太多国人已不清楚这些历史,故而想说清楚这事,不得不多费些笔墨。 2 G* ~- G. ] [2 S2 R2 j4 J+ K
! ]/ {1 \7 v+ v" l/ w8 }' j0 G
5 }. Q% Y- m. y2 g8 z7 N |